朱达志:政府报告中读出的民生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4: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作者:朱达志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又存在四项缺点和不足。这七个方面的工作和四项缺点与不足,大多与民生直接或间接相关。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温家宝还坦承,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为此,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必须把握好五个政策原则。这五个政策原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条: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如此高调、高密度地关注民生民瘼,不回避问题,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昨日下午,新华社播发《政府工作报告透出的民生情怀》一文指出,每当温总理提及解决民生的有关措施时,会场都是掌声雷动。这阵阵掌声表达了代表委员们对一年来政府工作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今年政府下大力气解决更多民生问题的赞许和期盼。文章引用了郑板桥《竹》中的两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这也是去年9月5日温家宝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访谈时特别提及的中外名家诗词名言之一。

  民生永远是国家之本和执政之基,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理念,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出口和基点。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各级政府的工作方针,已经开始明显地由过去的经济本位、政绩本位,向民生本位迅速转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安全等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和改善。反腐利剑也开始指向了医卫、

房地产、社保基金等民生领域的深层次问题。

  在为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五个政策原则中,无论是根据经济运行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落实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还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无论是节约

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增强经济
竞争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构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切的一切,最终的落脚点,无一不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实力,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一言以蔽之,民生是和谐之本,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和终点。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源性问题。在马恩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基石。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应该“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诚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为了国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执政的根本。执政以民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

  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民生情怀,读到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令我们欣慰,也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力量。想起几年前的一次“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的吴敬琏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当看到一些生活无着的下岗职工拿着自己的微薄积蓄无奈地投身于极不规范的股市而没有别的出路时,我们不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吗?”希望这样的现实,尽快成为历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