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贵峰:全民医保,关注覆盖度更要关注公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11:13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贵峰 针对公众关心的“全民医保”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日前表示,我国要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但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渠道,最终目标是实现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国。他表示,目前要实现“全民医保”还有难度,因为各地、各方面的水平不同。(《新华网》3月5日) 显然,高部长的这话是针对最近一则媒体报道而言的——据悉,一份“医保扩面”方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方案》已由劳动保障部等部门草拟完成,有望在全国“两会”后予以公布。据透露,该试点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预计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报道认为,届时医保制度将覆盖全国13亿人口,真正实现“全民医保”。 近年来,“全民医保”一直是一个上至中央部委下到普通百姓都相当关心的热门民生话题,而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或目标正是:将那些社会地位相对弱势、边缘的群体,比如农民、城市中的无业等人员也尽数纳入到医保制度中,实现真正无遗漏的“全民医保”。因此,无论是此前媒体对于“全民医保”即将实现的欢呼,还是现在高部长对“目前实现‘全民医保’还有难度”的强调,都可视为是对“全民医保”的全覆盖品质,在不同侧面上表现出的的一种重视和关注。 无疑,这种重视和关注是必要的,因为既然叫“全民医保”,那么,覆盖上的全民性当然就是其基本和首要的政策底线。但是在这里,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同样也值得和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全民医保”,数量意义上的“全民有保”,是否就是我们关注和期待的全部,或者说,对完整意义上的“全民医保”,除了覆盖范围上的要求外,是否还应该有进一步的质量期待,比如保障本身的程度、水平、公平性等方面的期待?显然,如果我们承认“全民医保”中的“保”,不止是“有保”而且也需要足够的保障品质,除了保数量更要保公平的话,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就不难做出肯定的回答。 而一旦以此视角来考察,当前几驾“马车”(体制)并行的医保制度现状,不难发现,其“有保”之外的保障公平性、充分性,并不令人乐观。这突出表现在,其一,在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医保制度设计本身之间,存在严重的等级化,如针对农民只是农民之间的“合作医疗”,在普通城镇市民则是有单位参与的“医疗保险”,而到了公务员这里,则成了政府财政包揽兜底的“公费医疗”(事实上,这三者正是当前医疗保障上真正的“三驾马车”);其二,相应地,三种医保制度在保障程度、水平上,同样相隔悬殊、相去甚远,比如与公费医疗相比,无论在报销比例还是限额上,就均是其他两者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说,囿于城乡之间长期分割的体制现实,农民与市民在医保制度上进行分别设计、暂时不便对接,还具有某种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公务员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也采取两套完全分割、等级化的医保体制,给予前者特殊的“包养”式医疗福利,显然就说不过去了。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人为地制造了社会群体之间在国民民生待遇上的不平等、有损政府形象,而且客观上也造成了公务员和其他社会职业间流动障碍(公务员易进难出,人员臃肿),导致公共财政的不必要负担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有数据显示,“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 由此可见,“全民覆盖”固然重要,但实际上只是“全民医保”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进一步从长远、理想,也即从构建公平统一、保障充分均衡、无身份差别的医保制度的角度入手,将“全民医保”不断引向深入。(张贵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