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石军:自杀心理干预与预警机制亟待建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07:37 新京报

    作者:童石军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近十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危机干预中心,但是,其数量与质量还跟不上社会需求。

  卫生部的统计推算表明,我国总的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二十三,自杀死亡总人数为28.7万。基于相对保守的估计,自杀是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15岁-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

  我国是非常少数报道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之一。我国总的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主要是因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非常高所致。全国各地还没有建立自杀未遂报告系统,若保守地按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8倍计算,

卫生部报告中国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自杀未遂者,多为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

  研究表明,1例自杀死亡可使6个人受到严重影响,1例自杀未遂可使2个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死亡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持续10年,自杀未遂持续6个月;那么,每年有150万人遭受到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400万人遭受到亲友自杀未遂所带来的严重伤害。基于此,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

  在自杀未遂原因中,社会因素相对更为重要。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家庭矛盾是与自杀相关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基于这个因素,公众心理危机干预与预警机制急需建立。这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就自杀、抑郁症和其他与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通过多种途径面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在导致自杀死亡的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中,86%从来没有因心理问题接受过任何治疗。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民众对这类疾病缺乏认识,讳病忌医,以及缺乏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与之相应,公众健康教育有助于社区成员识别需要帮助的家人或朋友,并为他们提供方法以鼓励他们去寻求帮助;热线电话服务可以初步筛选来电者,并鼓励那些需要的人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学校的自杀预防计划和工作单位的自杀预防计划,有助于识别高危的学生和职员;社会团体开展的社区自杀预防计划,可以着重于识别某个具体人群中的有自杀倾向的人。

  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识别和处理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大多数国家,85%的精神卫生服务是由综合

医院的内科医生和其他非精神科的专科医生提供的。而缺乏大型专科精神病院以外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大问题。

  向自杀死亡者或自杀未遂者的亲友提供心理支持。这需要在学校、单位和其他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处理自杀和其他心理危机,以便降低此类问题的负面效应。这通常需建立由处理心理问题颇有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危机反应队伍”。

  建立县、市、省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与预警机制。这需要由多部门合作组成领导小组,同时需要介入自杀预防工作的机构的参与。预警机制建立后,相关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具体的计划。

  □童石军(全国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