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中国影响世界的六大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10:16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王义桅

  中国股市影响世界的悖论,只是中国影响世界悖论的表象。更一般而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因素,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具有以下悖论:

  悖论一:总量-人均。2006年底中国GDP已达2.6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4位,但人均GDP却是110位。由此导致中国的国家身份一直在总体上的发达国家和人均上的发展中国家间徘徊。因此,中国既是G8峰会的常客,又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俱乐部的外围成员。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形象地指出,中国还要在低于自己级别的重量级里再打30年拳击赛。

  悖论二:全球化-中国化。从中国国力构成看,全球化与中国化因素并存,这使得中国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准确地说是全球化的杰作,得益于以庞大的市场、人口和正确的改革开放战略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全球性产业转移至中国。今天中国的力量,比如

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是世界将财富寄存在中国的表象,因此它是全球化的力量。

  悖论三:存量-增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近年来在“增量”意义上扮演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因素”开始牵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但在定价权上,我国总体上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这也意味着中国需求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预示着中国需求的结构转型可能。

  悖论四:责任-贡献。尽管中国肩负着世界经济的

发动机、平衡器等责任,但中国的贡献更多体现在“硬贡献”上,而没有上升至“软贡献”层面,也就是没有根本影响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世界经济运行中凸显的这一悖论正威胁着中国的经济金融战略安全。

  悖论五:影响领域不平衡。经济影响突出,安全上仍然局限于地区内。这也是美国通过战略经济对话探索与中国创立国际新秩序,而在安全领域却撇开中国甚至针对中国进行新的国际安全架构安排的原因,反映出美国对华战略接触和防范的矛盾性和摇摆性。

  悖论六:影响内容不协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因素,不仅在不同领域表现不均衡,在不同内容上也是不协调的,表现出类似剥笋式的从外围到中心的层层递进;而随着这一层层递进的展开,阻力也越来越大。定价权影响的滞后,只是中国对国际已有商品交易规则的影响问题,更关键的挑战是对形成中的未来国际游戏规则甚至理念的影响。

  总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并未均衡发挥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因素呈现出不均衡、非对称等特点,甚至同时被夸大和缩小,这就是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因素一方面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有预期的、被炒作的嫌疑,其正面因素———中国机遇论和所谓的负面因素———中国威胁论、挑战论,相互交织、相互矛盾,也相生相克。一句话,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假,但也不要被过于联想的假象给忽悠了。

  2月27日,上海股市创十年来最大跌幅,全球股市应声全面下挫,尤其是华尔街股市的跌幅创下“9·11”事件以来的纪录。这其中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毕竟制造了“中国股市一打喷嚏,华尔街就感冒”的现象,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即便不能完全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大,至少表明了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

  然而,过分解读总存在有悖常理的地方。因为中国A股交易是以人民币计算的,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股市市值只占世界的零头,为什么能掀起如此波浪?

  从压垮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吹响雪崩的第一阵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毕竟不同往昔。但反过来说,世界之大,如此容易感冒,只能说明世界股市健康堪忧。

  (摘自《环球时报》,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