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不追求奥运金牌数第一是更高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0:06 红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时认为,中国不应过分追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只排在一百位左右,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把实现金牌总数第一这个目标炒得太热不合适。(2007年3月9日人民网)

  长期以来,在举国竞技体育体制下,我们对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拿多少金牌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热情,拿金牌说体育,拿金牌说事情,拿金牌说国力成了很多人热衷的说道,似乎金牌少了,一切都缺少说服力,完全忽略了金牌之外的体育之美以及由体育延伸的社会之美,这同样是一种急功近利看待奥运会的不健康观念,同样是一种非可持续发展体育的十分有害的观念。

  举办一届奥运会,如果我们仅仅收获了金牌总数第一,但是,外国友人对我们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不认可,对我们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不认可,对我们的体育道德和社会道德不认可,对我们的节约意识不够认可,对我们的奥运公德标准不认可,对我们全民健身普及程度不够认可,对我们的文明意识不认可,那么,金牌再多也没有实质意义。

  “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这句口号,深刻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折射的体育的本质意义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我们对金牌的崇拜,决不该仅仅体现在一时的热血沸腾上和精神层次的无限拔高上,更应该体现在体育精神潜移默化的长久行动上;不仅应该体现在奥运会对于公众体育意识的引导上,更体现在强身健体的自觉运动上;不仅体现在狭隘的体育范畴内,更应该体现在体育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上。

  重视社会公德的奥运会标准比重视金牌更有意义。自古以来,奥运会之所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捧,这和奥运会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的远大主题不无关系。一次奥运会在一个国家的举办,都会对该国包括社会公德、文化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带来积极的干预性影响,在客观上形成了外部强制推动力。像重视奥运会硬件设施那样重视奥运会的道德软件建设,对公民的道德奥运标准进行必要、灵活的培训、培养无疑比夺更多的金牌更重要。

  金牌总数第一虽然对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都可以起积极的作用,但这仅仅是外因,必须依赖最广大的“体育公众”的内因来实现,通过体育改变的积极人生态度来作用于社会生活来实现。对于国家而言,夺金摘银是主要目标,因为国家需要通过运动员的拼搏来激活国民的体育精神的繁衍品质。但是,一个国家获得金牌的多少和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不是对应的,也和该国国民的体育普及程度,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划不了等号。强调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国民全面发展的干预影响才是体育运动终极的、永恒的目的。

  实现2008年

北京奥运会金牌的全面丰收无疑是一种胜利,但是如果能够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社会公德和文明的全面丰收则显得更有意义。没有什么能够比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快速提高国民的公德素质更划算。我们需要金牌的刘翔和
女排
在国际上为中国增光,但是我们更需要无形的道德金牌的刘翔和女排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那才是我们举办奥运会的真正目的,那才是真正体现了奥运会的综合社会效益,那才是我们盘点奥运会最应该感到快慰和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奥运金牌之热唤醒不了公众的参与之冷,奥运会金牌感动不了轻视体育对于推动国民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如果只看不练,只说不动,只有一时的热血沸腾,只有瞬间的眼泪夺眶而出,只让感动泛滥,没有行动的改善,这样的金牌只能“高处不胜寒”。

  趁奥运会之热,参与运动,热爱运动,走出办公室,走出家庭,走出酒店,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让平时麻木的运动思想转变过来,让麻木的运动神经活跃起来,多走一次路,少坐一次车;多做一次运动,少贪图一次安逸;多减一斤累赘肉,少享受一次

美食;多走进一次健身馆,少进一次酒馆;多一次健康的生活方式,少一次不利自己健康的行为。这些恐怕就是奥运会对于普通老百姓体育思想促进最现实的意义。

稿源:红网 作者:魏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