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林飞:我们需要怎样的城镇化与工业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10:03 新京报
作者:宋林飞(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来,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近年来,污染、堵车、犯罪等“大城市病”在各地越来越常见,实施“净、畅、宁工程”已经成为许多市长面临的选择,以解决城市中日趋严重的问题。一些城市周边开发区的“圈地”现象比较普遍,不少等待开发的土地杂草丛生。落户在一些城镇的“小化工”,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河流、土地与空气。 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延续与恶化,需要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这就要形成适度积聚、节约土地、合理布局、规模效应、环保优先、普及保障等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适度积聚。目前,我国城镇化总体上还是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健地推进城镇化。而目前,人口城市化率已被各地普遍列为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许多地方出现相互攀比现象。 城镇化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应和本地经济、就业岗位、用地等要素增长保持相对平衡。 规模效应。一般理解为城市单体的规模效应,其实,还应理解为城市圈、城市群等城市联体的规模效应。“大城市病”与人口密集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落后,因此不应消极限制人口,而应积极发展城市建设与加强城市管理。 节约用地。近几年来,“经营城市”已经成为普遍的理念,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制度扩展了融资渠道,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招商引资与城市建设。但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招商引资过度用地”、“城市建设过度投资”、“征用土地补偿不足”这三大问题。 合理布局。小城镇门槛低,有利于农民就地转移,但小城镇规模小、积聚效益低,过度发展会降低城镇要素配置效率,使城镇化支付过高的分散化成本。应以大城市为核心、布局合理的大中小城市体系,防止出现“孤岛城市”;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防止出现“空壳城镇”。 普及保障。农村人口短期内大规模进入城市,而城市并没有做好准备。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以劳动力家庭转移为目的时城镇化却很慢。应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将现有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居民,涵盖到农民工。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农民进城保险基金,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保障。 环保优先。这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大力度修复生态,要力争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 实行新型城镇化,还必须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以下战略性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与再生型发展转变,通过土地置换挖掘城镇内部的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质量,避免粗放式的规模扩张。 从摊大饼式城区扩张向发展卫星城转变。“要实行组团型的跳跃式城区扩张,围绕大中城市,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经贸关系密切的城镇群。 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城镇化引导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农村衰退,加强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防止农村生活性投资过度。 从转移农村贫困向开发农村智力转变。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收入、居住、子女受教育等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