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中国式奢侈”另有病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04:53 大河网-河南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式奢侈”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不少地方部门讲排场、比阔气,建豪华工程、坐高档轿车、花钱大手大脚,构成了“中国式奢侈”的鲜明特色。

  对“中国式奢侈”的病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权力监控不到位,进而诱发公款消费、灰色消费。笔者认为,科学消费观匮乏也是此病泛滥的一大根源。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全社会的消费能量正在不断释放。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观念混乱、不会科学花钱甚至乱花钱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比如,很多地方都把扩大当地内需、促进消费升级与公务奢侈消费混为一谈,形成“非××酒不喝,非××酒拿不出手”的潜规则;有的城市(甚至县城)开发新区,只知道修豪华的马路,却不知道如何综合开发,“孤零零的豪华马路”交错于农田之中,其经济价值真不知从何谈起。上述这些畸形的花钱心态、做法,不排除有腐败在其中作怪,但也有科学消费观缺乏之原因。其实,大到政府、企业的投资决策,小到个人的消费支出,都应树立科学消费观。政府官员的消费理念,对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气起着某种引导作用,甚至对消费倾向起着决策作用。所以,政府官员尤其应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的内涵很广,有些常识急需普及,比如树立可持续的消费战略,增加公共消费,倡导均衡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量入为出等理念。如果这些观念深入政府部门了,政府浪费加大财政负担、挤占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现象就会减少,很多行政消费的误区就能回避。

  培养科学消费观,还应强调树立消费荣辱观。为什么很多不以为丑、反以为荣的豪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被某些官员津津乐道?为什么在一些政府部门,“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成了公务消费的常态?消费荣辱观缺失是一个很重要原因。这次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层特别告诫政府各级官员要增强“节俭意识”,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坚决制止不良风气。可以说,遏制“中国式奢侈”的战役已经打响了。

  李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