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效仁:警惕部门利益之争成为惠民新政的阻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0:10 红网
正当公众对中央政府总盘子4778亿惠民新政寄予热切期待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张涛却充满了忧虑。“如果国家不从全局的高度给予注意和大力协调,任何一个部门或者系统的改革,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民生问题,还将会影响民生问题的解决进程。”因为,每一个关乎民生问题的背后,多少都能看出一些部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笔者以为,权力部门的利益之争,可能成为惠民新政的阻障,对此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2007年3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比如,惠及全体国民的医疗体制的改革,基础建设、医疗救助、市场管理就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工商局等11家部委之多。“如果11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不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恐怕还是难以解决”。让人忧虑的正是,当下行政权力的肆意扩张,部门权力对利益的追逐,以及相关权力机构的利益竞夺,早已成了权力政治的寻常生态。2005年,央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建设部说商品房预售适合中国国情,不能取消,背后就有利益之争。国家发改委说教育乱收费200亿元,某部委说没有这回事,有些高校干脆称发改委的批评“胡说霸道”,自护其短却不以为耻。2006年,文化部启动“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而国家版权局公布《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收费标准》。文化部与版权局对KTV收费管理的争夺,更是非常明显。在调控房市的过程中,人们更是看到了一些地方政府对政绩和利益的可耻追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甚至大象的屁股推不动。 可怕的正是,一些权力机构将自己的利益融入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变成国家的意志强制执行。以至于行政法规部门倾向很严重,独缺乏维护公共利益的精神。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凡是能巩固、谋取部门利益的,就积极“作为”,争权夺利,凡是与部门利益相抵触、难以谋取部门利益的,则消极“不作为”。这使得一些能维护、增进国家利益和公众福祉的重大决策(如《反垄断法》、燃油税、内外企统一税率、数字电视标准等)迟迟未形成共识而难以出台,而一些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有消极影响的重大决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行业垄断、外企“超国民待遇”以及很大一部分出口退税等)迟迟难以取消或调整。 当然,政府权力利益化也好,部门权力的利益争夺也好,都必须会损害和侵夺公众的公共利益,必然会影响到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影响着惠民新政的落实落地。对于10个婆婆管不好老百姓一顿饭,大家都身有体会。尽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产品生产;质检部门负责监管食品加工;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卫生部门负责监管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则负责做好种植、养殖、食品、流通及餐饮消费的行业管理,环环相扣,分工十分明确,但有利的事儿大可以抢着干,无利的事儿却推着不办。平常都为获得权力而尽量多控制一些资源,真正有了负面后果时,谁都说与己无关。其结果食品安全事故接二连三,从福寿螺染虫到瘦肉精中毒再到多宝鱼涉癌苏丹红肆虐,弄得老百姓心惊肉颤。“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 为此,张涛委员建议,国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民生问题给予注意,大政策的出台要避免部门利益,综合性的改革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需要中央成立高层次的专门机构,下设有全局视野和能力的执行机构,以摈弃部门利益,统一领导经济和科技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改革。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遏制部门利益之争似乎也需要更大的权力制约。但我以为,这还仅仅不够。还需要对部门权力利益化,权力利益法定化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清理,需要对政府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清晰、科学的界定行政权力的边界,努力破除部门利益的土围子。坚决克服决策与执行不分,机构设置偏多,职权交叉重叠等种种行政弊端,力推行政问责和追究,强化政务的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促使政府自觉转变职能,切实转变作风,建立廉洁政府。 稿源:红网 作者:刘效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