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清华生偷车拷问教育培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2:17 上海青年报

    作者:李美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某在被公司辞退后靠偷自行车来维持生活。3月13日下午,西城警方将其抓获。没有再找到工作的决心,无颜再向父母索要,只得用逾越法律的非常手段去经营生活。这就是一个清华大学生失业后的惨痛生活。(3月14日京华时报)

  当名校的特权招牌日渐褪色,能力成为招贤纳士的主打歌后,北大生卖猪肉、清华生偷自行车,以至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跳楼自杀,已让我们见怪不怪了。社会竞争加剧,让社会的认可已从资力、学历向能力、实力转换,而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却还停滞不前。当社会认可形式和教育培养模式脱节时,出现教育悲剧也再所难免。

  清华生偷车只是教育尴尬境地的一个缩影,更深层次的问题还需全社会关注。教育的悲哀还在继续,可悲哀背后家庭、学校、社会责无旁贷。教育分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把教育重担压在学校上,孤注一掷式的模式只会让教育举步维艰。

  自己三四岁的孩子,不小心跌倒在地。多数家长第一反应是心疼得把孩子抱起,然后用各种手段来哄因摔疼而哭的孩子,更甚者家长用手拍地或脚跺地,意思是怕摔疼了孩子。而被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为什么要跌跤?不去探讨孩子摔倒的原因,不去教孩子如何走路才不至于跌跤。只起到了监护人的作用,而未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如是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和生活脱节,对失败缺乏免疫,出现一些“不走寻常路”的生活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竞争加剧的社会,没有被淘汰的理由,只有不断调整去适应社会的结果。清华生偷自行车,嘲笑他的同时,更应想到这恰恰是所谓教育期满合格者不务实的地方。学校教育只是一个阶段,社会的大熔炉才会炼出久经考验的人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钩,让走出校园的只是“只读圣贤书”的无用之才。学校灌输的是理论,社会给予的是营生之道,二者相辅相成才会被接受和认可。

  清华生偷自行车事件已给教育敲响的警钟,更彰显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位。一切空洞和脱离生活社会的教育,都会让教育成品弱不禁风,担不起半点生活的勇气。是不是该以“清华生偷车”事件为契机,多反思一下当前的教育呢?否则,“一笑而过”惯了,教育事业会在泥潭里愈陷愈深的。(李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