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力建:预防腐败局恐重蹈圈内监督覆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09:01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信力建 日前,各媒体纷纷报道,国家预防腐败局已通过了中编办审批,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将在今年成立。这一重大举措意味着2007年中国在反腐工作中有一系列新的动作,人们对此寄予殷切期望。 期望之中也伴随着大量网民的质疑,到底这个新建立的机构能否使中国的反腐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甚至如同香港的廉政公署一样成为一把反腐利剑,进而实现政治的清明。对此确实有理由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在此之前我们的有些类似做法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证明仅仅增加机构未必能解决问题。 比较典型的例证是政府采购。回想当初实行政府专门机构“集中采购”的时候,其出发点之一便是将分散的采购权集中起来,以遏制采购中的腐败行为。本意是让采购中心当运动员,财政审计部门当裁判员,构成一个有效的监督系统,结果是不但运动员出了问题,裁判员也一样下了水。那些负责监督采购的部门官员对虚高的报价熟视无睹,大笔一挥就批了。老百姓对此类现象称之为“猫鼠一窝”,满腔愤怒但只能徒呼奈何。 这种设立专门机构的监督之所以失效,我把原因归结为“圈内监督”。它只是体现为官员对官员的监督,管官的官对被管的官的监督,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对追求不当利益的人来说,只要付出代价,把管事的官与管官的官一体摆平,即可万事大吉。 所以靠“圈内监督”不能解决腐败问题。圈内监督的特点是排斥公众参与的暗箱操作,监督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是由各级官员构成,而这些官员很可能成为“利益攸关者”,因而监督者有失去监督推动力并与受监督者利益一体化的危险。 中国的反贪腐一定要走出“圈内监督”的路线,放手让社会媒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重点并不在于机构的名称甚至于新机构的设立,因为将预定的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能由监察部行使似乎并无不可,关键在于对反腐工作进行制度的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变“圈内监督”为全社会监督,以“公开性、透明度”为反腐利器。(作者系知名教育人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