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增量民主是改革新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1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员 张立伟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时期,这注定是一次漫长而又复杂的征程。与此前注重效率的增量改革不同,调整意味着改革已经缺乏增量的动力和空间,而对于存量的结构性及利益调整,则受限于原有一些制度安排。问题在于,如果不对现有的结构、利益以及体制作出改变,中国不仅失去增量空间,很可能加深业已存在的各种矛盾,以至于环境恶化。

  一般来言,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会面对两个相反力量,即释放市场力量和加强社会保障,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中国的改革特别之处在于,中国以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开始,同时释放市场经济的力量。发展至今,要求加强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高,这种压力不仅仅关乎公平,还有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增长需要。这是因为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了社会稳定,同时,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市场,如果大部分人得不到保障以及收入较低,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潜力,陷入拉美化的陷阱。

  中国以放松管制以及弱化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责任而获得的飞速发展,其市场力量充分释放还需努力。中国关键生产要素仍在政府以及国有企业手中,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扭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混乱,出现结构性失衡,加上产权此前得不到明确的保护,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尤为关键的是,法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市场经济形成了限制。

  中国不得不对利益格局作出调整,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但受制于已有制度安排的束缚。原来的一些制度安排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面前存在着内在矛盾,如果碰到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用已有的制度逻辑来解决,使内在矛盾进一步恶化,这种制度弱势会产生结构性条件,这些结构条件就会进一步加大制度的优势,加深和它所面对的新任务之间的不匹配。唯一的希望就是对制度本身进行一些改革和完善。

  近日,温家宝总理表示政府未来有两大任务,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需要进行两大改革: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妨认为,目前,中国正在对发展至今的“存量”以实现公平及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进行改革,而增量需要发展生产力,其前提和最终动力是完善民主政治以及实现制度创新,如果没有增量的发展而仅仅对存量改革,这样的改革不会成功。

  随着市场经济导致的利益群体分化,必须寻找一个各阶层都能够充分表达利益以及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的民主形式来解决公平问题。经济若要发展,须进行产业升级,即技术创新,然而制度是最高意义上的创新力量,如果没有激励并给予自由的制度,就无法实现创新。而像体育、影视等文化产业等更需要制度解放。如果进行结构性调整,还需要地方政府的贯彻,但在一些货币政策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结构调整的贯彻只能受制于政令的软约束,在政绩需求及个人利益面前,一些地方官员可能阳奉阴违,这需要新的制度安排来约束权力过于集中而不受监督的问题。

  不管是利益调整还是释放生产力,归根结底是对民主的需求。

物权法的通过,实现了个人对财产的法律意义上的主人地位,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据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将是下一步的改革的重点,完善党内民主、人大和政协的民主形式、推进政府改革、基层民主改革以及健全法治,全面的平衡的推进民主。著名学者俞可平认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本因素,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
中国经济
的改革是一种增量的改革,而中国正在走向增量民主的道路,这是目前现实环境下唯一一条通向善治的道路,政治领域的增量改革实质上就是稳步推进民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