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服务业准入变能入须松无形之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5: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李龙:服务业准入变能入须松无形之绑

  作者:李龙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同时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既是公益性服务业,又是

垄断行业,其中有不少行业同行政垄断相配合,不断涨价,实行高收费,为本行业牟取私利,民怨已久。现在,国家要放宽这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允许社会资本投资经营,这种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打破垄断的决策,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市场准入放宽了,是否就意味着会有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领域,从而以平等投资主体的自由竞争,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实在很难说。

  其实,早在2005年,“非公36条”试图打破垄断行业挡住民企进入的“玻璃门”,就让不少民资看到了进入垄断行业的希望。然而,事实表明,一个好的政策,没有好的

执行力,等于形同虚设。“垄断行业看得着可就是进不去,就是进去了也会碰壁!”垄断行业 “玻璃门”的厚实让很多民企老板望门兴叹。

  如果说垄断行业的“玻璃门”很难被打破,关键在于进入的门槛非常高,高到只有行业原有企业能够维持或少数实力很强的企业才能进入,那么现在要求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就等于放出信号:要铁心打破“玻璃门”,让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以前我们也认识到垄断对于行业发展的不利,于是搞拆分。电信一分为三,石油一分为三……实际效果呢?明眼人都知道,只是大垄断变成几个小垄断,几个垄断共存,彼此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关系。现在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有助于形成真正意义的竞争,但社会资本能否真正进入,还有很多障碍需拆除。

  首先,垄断行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享的服务平台,如电信有了自己的网络,铁路有了自己的线路。后进的民资能否分享这些平台,本身就是个问题。不可能进来一个民资,就再建一条铁路,再铺一套网络,这不现实。而平台不能共享,就注定了民资的弱势地位,即便进来了,也是陪太子读书,花钱陪垄断巨头玩。

  其次,民资进入垄断领域,还涉及到机会均等问题。国家准许民资进入,但现有的垄断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排斥民企、限制民企,不让民企瓜分市场链的任意一环,或者将民企完全排斥在市场之外,因为资本的差距让它们有实力这样。因而,市场主体身份平等了,不代表市场机会的平等,如此民资即便进来了,最后还得无功而返。

  正所谓有形的“玻璃门”打破了,社会资本进来了,但是无形的“市场门”将压在民资头上,限制其与垄断巨头的自由竞争。资本是要靠利润说话的,没有市场空间,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社会资本也就不会傻到花钱陪垄断巨头玩的地步。

  市场准入放宽,松开了一道有形的绳索,但“准入”不等于“能入”,把“准入”变成“能入”,还须解开更多无形的绳索。随着《反垄断法草案》进入立法程序,这些都有望得到改善。两税统一后,民企与外企一样,获得了国民待遇。现在,民企又期待着和垄断国企一样的国民待遇。但这显然不是打碎一扇“玻璃门”就能做到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