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如何走出部门禁令的周期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01:24 新京报

  作者:信力建

  3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全系统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八条禁令》。有评论以为这是架起了八条高压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域将有可能出现新的气象。对此,笔者则认为此举虽值得欢迎,但效果如何要看下一步有何切实步骤。

  “禁令”之类,相信公众已经相当熟悉。这远不是今天才有,若干行政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为了规范本部门人员的行为,早已出台过多种不同内容的“禁令”,而效果如何,即使从最好处评价,也不过是有些约束、有些改观而已。无论哪个部门都没有因本部门的禁令,而彻底解决或基本解决问题,并得到群众公认的。

  由此看来,完全寄希望于通过自身的“禁令”自我解决问题,可能性不大。原因很多,大体可以列出以下几条:“禁令”的内容一般缺乏新意。例如,该“禁令”所提及的“严禁利用行政执法权吃拿卡要”,这已属“一般公理”性的内容,其他规定也可以从《国家公务员法》等法律和其他纪律规范中,找到相应条款,有的属于普通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操守。所以,禁令的提出不过是重申相关规定,以示疾言厉色,它的积极意义恐怕在于吓阻之效。

  “禁令”的执行效果可疑。部门发布的禁令还是靠本部门监督执行,是所谓的“圈内监督”。经验证明,“圈内”人难免陷入“圈内”的利益和思想倾向之中,缺乏监督者的超脱和推动力,此种监督恐怕不太可靠。不少部门发布的“禁令”,展现出来的是普遍的“周期率”:前紧、后松,终致淹没无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加大公开性、透明度。一是要分权制约,二是要杜绝暗箱操作,将所有审批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中。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就有许多代表委员热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重贪腐的案件,认为要深入研究探求根源,防止权力垄断,推动行政部门管理的制度创新。这是切中要害的意见,也是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根本解决之道。

  笔者的结论是,八条“禁令”的出台值得欢迎,但这只是一小步,重要的是看如何坚决贯彻执行,尤其重要的还在于如何着手推进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实现分权制约和公开性、透明度。走出诸多“禁令”的周期率,关键就在于此。

  □信力建(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