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欲华:谁给了肯德基频打擦边球的自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06: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孙欲华(时事评论员)  

    打“擦边球”在商业上往往被称为降低成本的“伟大创意”。这种行为很难说应该谴责还是鼓励,但确实是巨头企业乐此不疲使用的“阳谋”,只不过身为“巨头”,更容易招人眼球。

    肯德基、麦当劳首先是商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业企业,认清这一点,对透视目前“洋巨头涉嫌违规用工”事件尤为重要。

  这是一场“4块钱引起的风波”,风波发展到今天,开战双方所持的武器已非常清晰,国人以感情色彩为重,在媒体的轮番助推下,痛斥肯德基、

麦当劳的“N宗罪”,而广东省总工会也顺势信誓旦旦要求洋巨头们“纠正错误”;而肯德基持的是法律武器,一边坚持认为“兼职工既不属于全日制用工也不属于非全日制用工”,一边很低调地配合目前广东诸多部门所谓的“联合调查”。

  你难道不觉得这一幕是那么的熟悉吗?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徐延格事件”中,徐延格为肯德基工作了11年,因工作中的疏忽被辞退,被辞退后才发现自己的雇主并不是肯德基,而是一个劳动事务代理公司。“第三方用工制”一时间引起了强烈争论,结果呢?肯德基胜诉,因为这充其量只是一种规避用工风险的商业技巧,并不触犯法律。

  同样,当初的“

苏丹红事件”、“滤油门事件”中,肯德基几乎无一例外地有惊无险,甚至毫发无损。大家伙儿几乎都觉得,肯德基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堪称危机公关高手的肯德基只是在打“擦边球”,没有法律证据,你只能干着急!

  打“擦边球”在商业上往往被称为降低成本的“伟大创意”。这种行为很难说应该谴责还是鼓励,但确实是巨头企业乐此不疲使用的“阳谋”,只不过身为“巨头”,更容易招人眼球。就像几年前一则“2004年外企涉嫌逃税300亿”的新闻,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但是站在商业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形下,谁“逃”得越多,似乎越为同行所尊崇。

  再回到肯德基涉嫌违规用工事件上,有必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惯常性的愤懑情绪以及所打的“感情牌”,有没有一个牢固的根基。显然,没有。国外的家长们会为快餐可能导致肥胖而要求政府将其“轰出”学校,而对“愤怒”的中国人来讲,类似事件不过是媒体通道为其提供了一次大发感慨或谩骂的机会而已;同样,对肯德基来说,这次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第二,对于现在几部门“联合调查”的做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几乎全国范围内的兼职工资低廉存在已久,为什么有关部门必须等到有媒体引爆此类事件后,才“迅速”表明姿态,并“联合调查”?难免给人造成应景而为的印象。

  “擦边球”不算违法,但如果洋巨头真违法,并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他们受到的“调查”或“查处”会是什么样的呢。想必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SK-II风波,最终的结果是,宝洁公司“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南昌市工商局处以20万元的罚款。这样的处理结果与之前广告带来的利润相比,充其量只能说是九牛之一毛。

  一边是民众不甚牢固的情绪化吆喝声,一边是有近乎无的应景式的调查机制,洋巨头在感情和法律上的违规成本都相当之低,何况只是巧打擦边球呢?大范围来看,现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企业给底层员工的工资普通较低,特别对于珠三角制造业企业来说,全职工人实际小时工资不到4块钱的不计其数。

  与其动不动就以高姿态要求或勒令外企建立形式上的工会,与其动不动就疾呼企业要注重社会责任,不如切实缩减打“擦边球”的空间,提高违规成本,哪怕给员工每小时实实在在加上1块钱工资。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普通劳动者们,已无法承受形式化之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