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谁来帮帮无处考大学的王铭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08:53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北师大亚太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王铭因为户籍在海南,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而海南为了防止“高考移民”,规定必须在当地读完3年高中课程、有当地小学或初中毕业证,才能不受限制的报考大学,显然海南也不接受她,因此,她面临着无法参加高考的命运。无奈之下,她的父母向媒体表示孩子只能选择出国求学。(昨日《中国经济时报》)

    王铭不是一个偶然或者孤证。除主观上钻政策空子产生的“高考移民”以外,在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个群体,他们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和迁徙来到非户口所在地求学多年,却因为身份的不合规定而不能参加高考,无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因而成为社会的“高考黑户”。

  更遗憾的是,对于一些外地户籍学生无处高考的问题,社会已经连年呼吁,但至今没有进展。

  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期待甚切。王铭的遭遇说明,目前在教育环节中,以户口为门槛来甄别学生身份的政策,不但存在巨大的漏洞,更是一个不公平的政策。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应该给每一个考生提供公平的参加高考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户籍问题,被剥夺了进入人才选拔的资格,那么这已经严重伤害了社会的基本公平。教育平等是最重要的平等,它的基本内涵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对于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一视同仁。

  另一方面,教育行为本身,就是对下一代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根据公民最基本的利益和需要来制定政策。我们把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来追求,那么也应该审视教育的诸多环节加以具体落实,改革那些不公平的规则。

  近年来常常听到某些官员抱怨教育难搞,尤其是改革开放中的教育政策难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教育不但是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大事,而且也可能是关系着数量最多公民的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政策也和户籍、财政、人口、安全甚至养老政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它的难处。但是正因为如此,教育也是最需要改革,也最能够体现改革决心的政策。

  当然,在当下一揽子地解决户籍问题,还有困难,但学生们的高考问题却没有时间拖延。那么,能不能考虑开辟一个通道或出台一个政策,为这部分孩子考大学给个出路?比如,能否把高考和户籍管理适当分开,确定学生的父母在本地工作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参加高考;还比如,改革学生原籍的高考政策,只要学生父母工作所在地的政府部门证明学生在外地上学是因为他们父母的工作需要,就允许这些多年在外地学习的学生参加高考,等等。只要有关职能部门能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在技术上并不难操作。

  “高考黑户”的存在,是对目前教育环节中户籍政策的一次考验。我们不希望有更多的“高考黑户”因为某些不合理政策门槛,而付出更多的教育成本,甚至像王铭那样选择远走他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