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宾:换一个角度看银行排队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00:01 红网

  北京市民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平均等待时间为85分钟!这是近日颇受关注并招致舆论批评的一大新闻。诚然,银行服务确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然而纵观有关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把矛头指向银行一方,也许已陷入了认识与判断的偏颇乃至误区,为何不能多维度、更加冷静理性地看待银行排队现象?

  排队耗费时间,是人人不希望出现的现象。但公允地说,导致排队的原因不可能仅仅存在于银行一方。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感,于是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化的埋怨,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不过,既然银行以及银行服务属于经济范畴商业范畴,就不妨静下心来算一算客观上的“经济帐”,并将此作为判别是非和提出改进方案的基础。诚然,这笔“经济帐”绝非银行一方的微观之帐,还应包括全社会的宏观之帐。

  首先应澄清的是,北京客户在银行等待时间过长可否被视为365天天天如此的一种“常态”。据笔者对本地某些银行网点的观察,排队往往集中在每个月的某几天,因为那是市民前往领取代发工资或“社保”的日子。至于近日因

利率调整导致转存骤然增多,以及近期因股市、基金火爆而出现的存款搬家等等,实际上具有较大偶然性和阶段性。中行再“勤快”,利率也不至于天天调;股市、基金再火爆,存款搬家也总会有一个底线。假如银行方面仅仅凭此偶然性和阶段性而大量增设网点、人员和服务窗口,既不符合自身经营的经济理性,也未必符合整个社会宏观的经济理性。由此联想到已实行几年的“黄金周”:每逢春节、五一、十一,铁路客运高度紧张且严重超负荷,人们出行的“方便度”、“舒适度”被严重打了折扣,票价上涨则为公众所诟病。作为铁路部门,难道能以此为依据大量投资以增加运力?黄金周占全年时间不到5%,真要这么做,在每年95%以上的时日里,岂不会造成运力的严重过剩和空置?也许正因为此,才有“两会”代表积极倡议取消黄金周,改为分散、弹性的休假制度。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制度进而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使铁路客运需求回归均态和常态,加上铁路部门尽力完善服务,才是一种最经济合理的选择。

  为什么人们将怨气较集中地撒在国有银行身上?固然有国有银行排队现象相对严重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人们对国有银行过多的“政策性”期望或“公益”期望。在很多人的情感指向中,国有银行没任何理由“嫌贫爱富”,更不能让大家等待过长的时间。也许,这本身就带有一种“误读”。目前国有银行大多已转变为股份制,他们需对国家(理论上说其背后是全体公民)这个大股东的投资收益负责,因此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和追求效益。国有银行已不应当、也不可能象计划经济年代那样,以偶然性、阶段性的高客流量为数理依据,为了群众不排队而不计成本地“倒算”出应增设多少网点、人员和窗口。即使说国有股份制银行仍需承担某些“公益”责任,也未见得表现在减少客户排队上。

  假如说“黄金周”出行习惯应该改变,那么人们寻求银行服务的习惯似乎也可以改变且理应改变。例如,不少客户尤其中老年客户为了领取几百元的工资、退休金、社保金,甚至仅仅为了查一下帐面余额,而宁可苦苦等待两三个小时,配置齐全、功能先进的自助设备反而在那里闲呆着,实际上造成的是双方的浪费。至于网上银行,更是为公众提供了足不出户的极大便利,而这样一种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却成为眼下很多银行苦口婆心宣传推广却难以打开局面的一个心病……

  不得不指出的是:银行排队现象严重的背后,是资源配置欠合理、大量投资的现代化设施存在着闲置浪费;而闲置浪费的背后则是银行服务不周和有关制度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自动柜员机吐假钞、网上办理银行业务导致用户损失已数有报道,尽管这里现象系十之万一,但由于针对客户权益的保护机制和侦破程序尚不健全,难免导致人们对银行高科技服务的敬而远之。假如能尽快改善这种现状且辅之以更耐心的宣传推广和周到服务,相信在银行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定能得以最“经济合理”的缓解和改善。

稿源:红网 作者:刘以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