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义:行政掌控的资源应多交给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03:38 新京报

  作者:张树义

  许多人在亲人去世时,被殡仪馆强制收取过装尸费和卫生包钱。据业务人员说,除了殡仪车、火化炉档次和是否使用告别礼厅可选择,且存在着众多名目多、高收费、乱收费、强制收费。有人算了一笔账,以最少项目、最低价格、仅局限于火化范围计算收费,需花费1515元。若以中等价格,再加上出售骨灰盒等丧葬用品、骨灰盒存放等费用,稍微像点样的丧葬,最低消费在5000元以上。(4月6日《新京报》)这种现象,难怪让一些人慨叹“死不起”。造成殡葬行业暴利的原因在于垄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全国死亡人数约825万人,民政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火化率为50%.按每人最低丧事费1500元计,每年全国殡葬业的市场额最少为60多亿元。

  据报道,河北邯郸有两家殡仪馆,一家是邯郸市民政部门办的,另一家是邯郸县引进民营资本办的。两家殡仪馆曾为争夺火化展开“尸源大战”,为此,邯郸市民政部门竟对所属

医院下达命令,不准邯郸县的殡仪馆到其医院收尸,甚至不惜运用行政权力,对邯郸县的殡仪馆的建设和经营活动屡屡叫停,乃至封杀。

  正是在这种垄断经营之下,高利润带来高收入。广州殡葬服务中心一个普通员工的年薪高达18万,这还没有算上丰厚的节日、防暑、服装等补贴。

  显然,殡葬业垄断经营只是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造成殡葬业暴利的根源。在殡葬行业现行体制下,民政部门是殡葬行业的主导经营者,民政部门与殡葬业经营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现行《殡葬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规定,殡葬事业单位应该经办多种殡葬服务项目,盈利实行殡葬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盈余分成制。这就是殡葬暴利的症结所在。民政部门既是殡葬业的主导经营者,又是殡葬行业的监管者,这就难免出现制度上的“人格分裂”,导致市场监管行为缺乏中立性和彻底性。

  中国社会转型的起点是计划体制,计划体制本质上就是垄断体制,国家垄断了所有的社会资源,置于政府的计划安排之下。因此,所谓转型即意味着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更多的社会资源交由市场配置。企业已改革得差不多了,现在开始延伸到事业单位,但事业单位远比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更为艰难。既有的利益格局阻碍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往往以事业单位特殊为借口,想方设法为改革设限,很大程度上是在维护既得利益。

  因此,从殡葬行业暴利的现象看,如何将行政掌控的资源尽可能多地交给市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树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