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茶尿PK,应是人知还是器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5:36 东方网

  “茶水验尿”事件再次上演公婆说理。

  临床医生评论说:媒体选题“有罪推定”!医生看病的“有病推定”何错之有?机器是用来验尿的,不是验茶的,于是“我们被茶水泼了一身,我们就用茶水为自己正身。”全国各大三级甲等医院上演了集团验“茶”一幕,最后以“136份化验单中,有127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告终。由此要求让媒体做“有良知的新媒体”。

  媒体则应对说:一杯茶水也可以查出问题,“这是从业内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的”,一番周折后,发现“茶水发炎了”,而最后当记者亮明身份,再次化验“结果并没有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由此,媒体在采访了专家、学者后,认为“茶水发炎”的最大错误可能还是因为一些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公婆说理,锋芒相对。

  媒体在探访过程中先开始对民营

医院“跑了四家医院,同样的茶水,化验出了两种结果:两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另外两家化验出了问题”,后来对公立医院“5家医院中的3家,也化验出茶水发炎,2家没有检验出任何问题。”

  先不论是茶是尿,单是做同一样的检查,9家医院中,基本上是检验结果各不相同,而得出了“病”者究竟是否有病,也说法不一。记者称肚子痛,医生就开化验单,见化验单就开药的行为,我们似乎要问,究竟是机器在看病,还是医生在看病。

  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就是至今,先人留下的四个字也不应该过时。其实,这四个字的核心,就是要求医生应该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病从何来,因何而起,要不断的交流。先人也知,一个症状应会有不同的病因。手到病除,关键在于“医知”。

  无可厚非,各种检测仪器的确给看病、治病带来更大的准确性,但由此是不是就应该由“医知”,转换为“器知”?现如今,医生似乎只凭化验单就下药开方的大有所在。患者,挂号似乎就是为了请医生开一张化验单,而后拿药走人,从头到尾没有几句沟通。

  医生,是知识、经验、仪器三者结合体。只凭仪器看病,似乎多了推卸责任的可能性。医生更多应该是凭借自身的知识,以及灵活应用知识达到的经验。这些是仪器永远不可能代替的。而这也正是医生这个行业存在,医生得以患者信任的根本。

  “茶水验尿”似乎是一个闹剧,但是正如媒体所言,“一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样一个新闻选题,无论是因为职业敏感也好,还是记者职责所在,我们都有必要去探究事实真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讲的好“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

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你不能要求他们每句话都说得对。只要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

  “只要由事实,我们就应该重视”,我想这个事实恐怕就是通过“茶水验尿”事件折射出的某些医生的“重器”而废“知”的行为。(王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