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吴睿鸫:D字头火车票遇冷的背后根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0:00 红网
北京市各大火车站和代售网点开始对外销售“D”字头火车票。但铁路部门售票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D”字头火车票开售首日并不火爆,除开售的前半个小时吸引了部分火车票收藏爱好者外,昨天白天只有少数旅客询问,真正购买的少之又少。(4月15日《京华时报》) 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刻表,马上就要到了。而作为这次提速的“主打业务”——“D”字头动车组车票,却遇到意想不到的“冷场”。无独有偶,同一天,在江西南昌火车票发售处,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7点钟开窗,直到9点来钟,才售出2张二等车票。(《三湘都市报》4月15日) 对于“D”字头火车票遇冷,从这两则新闻报道来看,主要是其高额的票价让乘客承受不起,以至于对此项“华而不实”的公共服务不买帐。面对“D”字头火车票受到公众的天然排斥和无情冷落,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更不能坐视不管,应主动探究这种“遇冷”的深层次因素,以便拿出改进措施,来满足绝大多数人最为基本的交通出行需求。 笔者以为,D”字头火车票遇冷的背后根源是,一方面是铁路服务日益“高端化”,以及“嫌贫爱富”倾向所致。近年来,普通旅客欢迎的“绿皮车”和硬座,在一次又一次提速中逐渐被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舒适、豪华的“红皮车”和软座、软卧,甚至在一些铁路交通运输服务部门,相继推出了旨在为所谓“高端”客户服务的“豪华列车”“移动宾馆”“专用包厢”等项目,人为地依据“掏钱”多少,把旅客分为三六九等,搞差别服务。 由此延伸开来,类似公共服务行业热衷“高端”服务项目,不断向富人抛“眉眼”的现象,不仅是铁路系统独自一家。譬如,一些民航、航运、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部门,也都推出了“高端化”系列VIP客户服务项目,这些占用公共服务空间,为少数提供的“高端服务”,与铁路“D”字头动车组一样,其实质都是一种不公平的“嫌贫爱富”行为。 从另外的角度来讲,铁路部门公益责任的严重缺失,也是“D”字头火车票遇冷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属于公共资源范畴,因而,这种相对稀缺的公共资源应是全体旅客所共享“大餐”。可是,回顾以往历次提速,尽管铁路部门都标榜提速不提价,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随着高速列车档次的提升,列车的整体席位结构也日趋高档化——提速带来的本应该是高效、便捷和和谐,却滑向了“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不提价的“绿皮车”,则成了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物种”,这难道不是变相涨价吗? 当然,从充分市场化的视角来看,“D”字头动车组的高价位,无可厚非,也是符合市场规则的。但问题是,铁路系统并非是个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市场主体,而是带有垄断性色彩的交通部门,更可况,当前我们铁路运输的主要矛盾仍旧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一票难求”的基本格局尚未打破。在这种背景下,铁路部门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理应担当起应有公共责任,将紧张稀缺的公共资源进行最充分的利用,而不能通过“高端”的服务项目,把为少数旅客服务的“小炒”,变成获取超额利润的“印钞机”。 因此,像铁路等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应从我国现有国情为着眼点,以承担公共责任为天职,将紧张的公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期达到效能最大化,而不能借用一些所谓“高端服务”而私自赢利,从而侵占多数公众的切身利益。 稿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