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时保:娃哈哈事件,民族主义扭曲企业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8:59 金羊网-新快报

  欧时保

  继美国凯雷收购中国徐工机械引发业界与社会广泛质疑而停滞后,又一起外资并购个案近日掀起了大波澜。

  为争夺旗下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知名饮料企业娃哈哈集团与其外方合资伙伴法国达能公开决裂,其创办者及掌门人宗庆后对媒体主动爆料,声称“达能将在中国饮料业形成垄断”,高调发起“保卫民族品牌战”。

  获数万名网络投票者中的逾九成认同;娃哈哈全体员工及其全国千家经销商发表声明抵制达能……曾喊出“中国人的可口可乐”口号的娃哈哈,以“受害者”自居,借助媒体与网络打感情牌、民族牌,显然又一次成功了。

  不过,娃哈哈却无法回避自身“硬伤”: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

商标,毕竟违反了当初的合约———宗庆后尽管声称自己陷入了“精心设计的圈套”,却也公开承认违约。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有权利依商业准则保护合资品牌不被任意使用。因而,即使是圈套,既然当初当年协议白纸黑字,签约时你情我愿,现在理当遵循商业规则———宗庆后勇于担当,坦承当年“本人的无知与失职”,却不能以此毁约。

  据分析,娃哈哈当年大唱合资好处,率先为中国饮料业引进外资,此番却高擎民族品牌及反垄断的大旗,或许仅出自其商业考量,意在向达能施压,争取有利谈判筹码。

  然而,将一场企业博弈扭曲为所谓民族品牌之争,将自身违约招致的法律风险上升到“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改变企业竞争的本质。

  既要增强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又要保护中国企业的权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就此“将严格按照规定行事”的声明,似乎就暗示了左右为难的心态。

  在世界资本蜂拥而至和中国渴望发展的大背景下,确保外资注入活力,减少其带来风险,必将继续成为业界、理论界和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要保护民族品牌和产业,又不损害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需要警惕少数企业和利益集团借民族情绪破坏市场竞争环境。

  也许,同为法国企业的SEB11日获准控股浙江苏泊尔公司,结束漫长的口水战,当可视为中国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实际回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