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桦:该不该以政治正确为名封杀《出师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0:57 信息时报

  作者:椿桦

  如果不是美国的学院自由主义者搞过一场“政治正确”运动,我实在找不出更准确的词汇来解释中国“历史学教授上书教育部,要求将诸葛亮《出师表》撤出中学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这一文化事件了。事件的主角胡觉照教授,之所以对《出师表》看不顺眼,是因为诸葛亮此文透露出了一种不健康的“愚忠”思想以及“不科学的军事思想”,对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是有弊无利的,而《止战疏》正好可弥补《出师表》的缺陷。

  我认为,胡教授的这个建议,是一种完全的“政治正确”思想。在上个世纪后期,美国的“Political Correctness”运动,倡导人们的言论与思想要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黑人不能称为黑人,要称之为“非洲裔美国人”;秃顶或头发少的人要称为“头发受损者”;瞎子与近视眼则要称之为“视觉受到挑战者”,照这个思路发言,政治就完全正确了。这种政治正确论本身,在很多人眼中事实上更接近于言论的“不正确”。在中国版的“政治正确”思潮中,学术界常常以近乎于“上纲上线”的标准,追求“政治正确”,而忽略了学术的“不正确”。胡觉照教授对《出师表》的理解,显然就属于学术“不正确”了。

  在胡觉照教授看来,战争(出师)不宜提倡,而应当多讲“止战”;诸葛亮要求发动北伐战争,盖因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典型的报恩心理,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两种思想都是要不得的。

  既然胡教授是历史学家,既然他如此推崇华歆的《止战疏》,想必知道华歆的为人。华歆就是那个趋炎附势,当着汉献帝的面强行捉拿皇后的人,并扬言只要曹丞相有令,皇帝也可以抓走。在忠诚方面,华歆与诸葛亮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胡教授似乎宁可欣赏不忠之人,也不愿意见到“愚忠”。两个人在胡教授眼中之所以差别很大,大概就是因为两者发言的“正确”与否了。这就好比过去有那么一段十年时间,只唱样板戏,只写文革式“八股文”,是绝对“正确”的,唱戏者与作文者口是心非也好,思想龌龊也罢,一概不在话下。

  诸葛亮的忠诚,一度感动过包括苏东坡在内的许多文人学者,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白居易则感叹到:“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诸葛亮到底是否“愚忠”,看来,叫板胡教授者,不乏名人大腕!

  既然胡教授是历史学家,既然他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想必懂得战争与和平的辩证统一关系。诚如军事家孙子所言:“兵者,国之重器也。好战者恒亡,而忘战者必危”。就诸葛亮那个特定的时代来说,天下三分,华歆《止战疏》的“止战息兵”思想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妥协主义;诸葛亮的思想则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使国家统一,百姓太平。在评价“七擒孟获”这种和平处理战事的手法时,同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就赞叹“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因此,我实在看不出,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对无数学习过《出师表》的人们有何不良影响,至少,胡教授研究过此文后,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正确”头脑,而并没有拿起武器。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不是战争教材,《出师表》进入初中语文课本,除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历史真相,知道“出师”的进言背景,主要功能还是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假如按照胡教授的思路,岳飞《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恐怕要被解读为“反人类思想”;《庖丁解牛》则可被理解为“虐待动物”。各类教材中肯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课文思想是“不正确”的。

  可见,顽固地追求“政治正确”,很容易走火入魔,导致学术思想的“不正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