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行业博物馆,摘牌还是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01:49 新京报

  作者:王学泰

  北京有关方面实施的博物馆重新登记的目的不是“摘牌”淘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整顿,使得北京博物馆的数量、质量与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相称。

  对北京一些行业博物馆面临的震荡,4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说,今年3月份北京博物馆工作会议传出,将有10家左右经营不善的博物馆被“摘牌”。虽然目前文博管理部门还没有透露“摘牌”对象,但据从事博物事业有关人士估计,企业、行业等所兴办管理的博物馆可能占大多数。像“二七纪念馆”、“自来水博物馆”等博物馆可能都面临着“摘牌”危机。

  文博管理部门指出,之所以有些博物馆要被关闭主要原因是,它们达不到《北京市博物馆条例》和文化部《博物馆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去年开始实施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北京方面应国家文物局要求开展博物馆重新登记工作。在这次登记过程中,“馆舍资金来源证明或验资报告”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成为考察博物馆是否被“摘牌”的硬性指标。

  其实,《博物馆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制定的本意在于发展和扩大文博事业,而不是相反。这个“办法”的第三条就是“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我想,北京有关方面实施的博物馆重新登记的目的不是“摘牌”淘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整顿,使得北京博物馆的数量、质量与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相称。

  北京的博物馆已有一百余座,这与世界古老的文化名城如伦敦巴黎大体相当,关键是质量。当前许多博物馆内容陈旧、展品数十年没有变化,有的不去(或缺乏资金)征求文物;有的把大量文物积压在仓库,不与观众见面;有的解说词与学术发展不同步、观念停留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和民众的思想知识水平的需要。由于博物馆不能给予参观者新的知识、缺乏吸引力,观众越来越少,造成博物馆入不敷出。博物馆的入不敷出,使它进一步萎缩,恶性循环,不仅行业博物馆如此,许多隶属于国家文博系统的博物馆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因此,许多博物馆都面临着“出局”还是改革的问题。

  办博物馆应该有多种途径,以国家为主,行业、事业单位、个人都可以办,但这些非归口的博物馆,国家都应予以支持,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在物质上提供帮助,不应设置过多的屏障阻碍它的发展。因为办博物馆毕竟是利国利民的、非盈利的公共事业。它不仅关系着当前文明建设,也关系着我们的文化的未来。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博物馆也是如此,一些老旧的、不思进取的博物馆出局了,一些全新的博物馆诞生了,也是十分正常的。新陈代谢是个普遍规律,任何事业都不可避免。不能说因为我办的是公共事业,它就有永远存在的理由。还要看你办得好不好?民众是否需要?有出局“并不奇怪,关键是”出局“的理由和条件。如果仅仅是因为不能赢利,就要迫其出局”,这是错误的。

  对有价值的、社会效益显著的博物馆不仅国家的有关部门应予扶持,更应该动员社会力量予以帮助;如果是因为观念陈旧,展品缺乏、思想过时,已经不能为社会提供知识与教益,“出局”亦属必然。如果不想“出局”,就应该“思变”。从改革入手,力争把自己变成全新的博物馆“,不仅在展览的服务质量上下工夫,甚至可以思考转换内容。北京寸土寸金,办一个博物馆要占多少土地?好的博物馆,大大丰富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博物馆,不要在物质收益上斤斤计较;而那些社会功能萎缩,社教力量薄弱的博物馆又占据过多的紧缺的物质资源,那么它的去留就值得思考了。

  王学泰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