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国成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0:30 新京报

    作者:梅新育(北京学者)

  在发展中日经贸的基础上,既可以在东亚推进重建文化认同,又可以推促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这对于中国也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4月25日,日本财务省发表的2006年度贸易统计速报(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度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为25.4276万亿日元(约合1.65万亿元人民币),同年度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额为25.1608万亿日元(约合1.6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内地首次跃居战后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北京商报4月26日)

  近几年,中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日贸易额已经连续第8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双边贸易额已经从1972年中日建交时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073.56亿美元。日本是中国在亚洲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04年以来连续名列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更是我国亚洲贸易伙伴中惟一的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对华经贸给日本带来的利益也日益显著。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令人窒息的漫长萧条而难以自拔,但与此前依靠政府被动的“经济景气对策”刺激出来的短期局部效应不同,自2003年后日本的经济增长体现在各个领域,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全面发力,开始走上了自主性复苏的道路。

  尽管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金融体系

不良资产、人口老龄化、财政濒临破产等令日本经济举步维艰,但日本制造业的精益生产方式仍然为其他国家所难以效仿,其效率依然独步世界,出口竞争力依旧强大。

  在日本的自主性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和亚洲其他经济体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对日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为,与其他几乎所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一样,中国进口增长快于GDP增长。

  早在1997年后,中国作为东亚区域稳定器的作用就已经相当明显,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挥地区稳定器作用,大国经济天然受外部商业周期影响较低1997年后中国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工具强力推行扩大内需方针是主要原因,这一切导致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市场上的巨大商品吸纳者。

  随着中国国内消费率的提高,中国吸纳东亚商品的能力将日趋强大。东亚经济体是中国内地进口增长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内地对美国、欧盟双边贸易均维持顺差,同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贸易则连年逆差,而日本又是东亚经济体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早在2003年,不少日本重要大企业已经将中国经济动向列为影响日本经济景气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美国经济动向,超过

原油价格高涨、日本国内消费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当时日本的诸多媒体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已经与美国的需求并列为支持日本经济复苏的支柱之一。这次中国跃居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更显示出发展对华经贸对日本的巨大利益。

  尽管中日关系“非同寻常”,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应当对正常的中日经贸持消极态度。我们必须看到,通过经贸合作突破中日关系困局不失为可行的战略选择。而在现实中,通过经贸合作增进两国关系、约束有历史问题的国家,这项策略也已经有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成功的先例。

  此外,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比,中日韩三国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明显落后。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原因之外,文化认同趋向淡漠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面临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巨大竞争压力,在发展中日经贸的基础上,既可以在东亚推进重建文化认同,又可以推促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这对于中国也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