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一小时能否改变亿万学生常年不锻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7:31 国际在线

  作者:邓海建

  4月27日上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称,4月29日上午10时至11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时间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4月27日《新民晚报》)

  稍有运动常识的人都清楚:“集中锻炼”是个比“不锻炼”更糟糕的非科学概念。如果说“全国亿万学生集体锻炼一小时”是为“奥运”等大型文体活动造势,倒也未尝不可,问题是,这个“集中锻炼一小时”的主旨竟然是“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声势”--如果用心理学上著名的“投射效应”来考量这个貌似及时的“通知”的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隐语在“亿万学生集体锻炼”背后的常态的“不锻炼”--换句话说,正是学生体育主管部门惯性地接受了“学生常年缺乏锻炼”的现实语境,“集体锻炼”才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唤醒可能。

  戴尔·麦康基有句名言:“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很遗憾,全国青少年缺乏锻炼的“病”尽管找准了,“药方”却开错了。通知表示,“希望利用该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应该说,这个“通知”和“提高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等有着一脉相承的“决策惯性”:都把问题自然归谬于“群众”的“意识”上来:学生不锻炼嘛,肯定是他们不热爱;环境不生态嘛,肯定是群众不珍惜……事实呢?以青少年运动为组成部分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不是没有“掀”得起来,而是一边一直在“掀”、一边一直在被遮蔽。学生天生和操场、和大自然、和阳光没有“仇恨”,相反,倒是很多时候是老师、是家长、是社会以有形的命令和无形的压力生吞活剥了他们的“爱情”。在“锻炼意识”上,慢一拍的决不是“全国亿万学生”--恰恰是现在来扮演伪“摩西”来解救他们的大人们和他们主宰的制度安排。我们不妨来回答几个简单的是非题:基层体育课正常开设了吗?教育主管部门像抓升学率般抓过体育锻炼吗?体育、或者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整个中国教育中处境对等吗?……

  诚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脱离实际、脱离学情的“运动”比“不运动”更苍白更伪劣,就譬如一个小偷搞了一场“学做一日雷锋”活动一样矫情。通知还要求,“29日全国学生集体锻炼时,要邀请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各地教育、体育、共青团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参加”,感觉很像“全民健身”,问题是,当我们的某些领导看到“亿万学生集体锻炼”的形势一片大好后,他们还会感同身受地为孱弱的青少年体育亡羊补牢吗?笔者以为,真正需要领导们看的,不是“亿万学生集体锻炼”、恰恰是“亿万学生常年集体不锻炼”;至于通知还称“在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各地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分别报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似乎就圆满完成了“集体作秀”的完美环节了。一只“集体锻炼一小时”的麻雀,不幸让我们看到了一片伤感的青少年体育天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