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明:让马加爵的骨灰早日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01:37 正义网-检察日报

  作者:李曙明

  2004年4月24日,昆明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一晃三年,被马加爵案改变的父亲母亲们,可否安好?4月27日的《潇湘晨报》 就此作了一个回访。我们欣慰地看到,岁月正一点点抚平那些曾经受伤的心灵。

  欣慰之余,也有沉重和不安。三年里,马家人一直生活在马加爵的阴影中。最能印证“阴影”的情节是:马加爵的骨灰已经在殡仪馆放了近三年,马家人至今没有领取。

  在法律面前,马加爵是不可宽恕的罪犯;在被害人家人眼里,马加爵或许是“恶魔”,但在马家人眼里,无论他犯了多大的罪,给家庭带来怎样的耻辱,他都是父母的孩子、哥哥姐姐的弟弟。把骨灰放在殡仪馆不去领,决不是一家人的本意——对于马家人不领骨灰的原因,该村村主任一语道破:“马家人老实本分,善良处世,但马加爵这个事天下皆知,让全家背上恶名,再把骨灰弄回来,他们怕再被人指脊梁骨啊!”

  在法律上,我们早已告别株连的时代;但在感情上,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把对罪犯的仇恨,转移到他的家属身上,让他们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压力,以至于连把骨灰领回来都怕被人“指脊梁骨”。

  他们是罪犯的亲属,却与罪犯的罪行无关。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发生后,枪手赵承熙的姐姐赵善敬出面道歉,一位网民在赵善敬道歉信后回帖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

  4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关枪击案的报道,让人感动。4月20日,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枪手赵承熙。“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这样的观念,得到多数美国公众的认同。

  当把罪犯视为“一个人”的时候,当把罪犯亲属看做“失去心爱的人的人”的时候,对马加爵的父母把儿子的骨灰接回家的行为,我们或许就会多几分理解和宽容。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我们周围,宽容也并不鲜见。就在马加爵事件中,2004年3月29日,他的父母、80多岁的奶奶一行5人前往广西梧州,向被害人之一的邵瑞杰父母谢罪。当天天降大雨,一行人长跪于前来迎接的邵家人面前,双方均失声痛哭——两家人流在一起的泪水,让我们见证了宽容的力量。

  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缺少宽容的传统,宽容远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宽容需要培养,那就让我们从宽容马加爵父母接儿子骨灰回家开始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