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希拉克有多少财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01:54 新京报

  熊培云

  思想国

  当公众可以公开讨论任何可能的交易,对这些潜在交易本身都将是一种重要的扼制,我们不能因此断定它们是无意义的。在一个秉持诚信、尊重民意的社会,政治家对“人言可畏”当更应有所体会。

  法国选战正酣,在人们关注“政坛齐达内”萨尔科奇与社会党美女候选人罗亚尔如何决一雌雄时,另外一个细节也引起人们的关注———4月24日的政府公报公布了即将卸任的希拉克的财产清单

  两页篇幅列述希拉克夫妇的财产。两人在克瑞兹地区一座占地超过10公顷的房舍加上庭院、树林的房产,现值50万欧元;另外,希拉克自母亲处继承一栋农村房舍,现值6万欧元。希拉克夫人贝尔纳黛特投资股市达42万欧元,两人银行存款合计74140欧元。另外,家具、收藏艺品项目总值20万欧元。此外,希拉克夫妇在2004年将名下巴黎市塞纳河路上一间公寓赠予次女克劳德。

  如有识之士指出,既然腐败更多源于人的本性,最好的救济办法便是建立良好的制度。和许多国家一样,法国同样深受丑闻困扰。上世纪80年代掀动法国政坛的“发展路口”丑闻便是一例。1986年有人发现当时刚刚卸任的国际合作部长克里斯蒂昂·努西拥有一座古堡,而努西本人绝没有购买这座奢华古堡的合法收入。

  为有效预防腐败行为,法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规范

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法案,并在1988年通过《政治家生活资金透明度法》,希望通过经济上的约束确保政治上的信用。

  根据该法,总统候选人在正式竞选开始前,必须将其有关财产状况的资料用加封条的信封交给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公布选举结果时,对于当选的总统候选人,必须同时公布他的财产状况,以便公众监督。同样,总统离任时还须向宪法委员会提交家庭财产报告并在政府公报上公布。如今,人们通过因特网便可以在政府公报官方网站上直接查阅。出入爱丽舍宫的两次公示,使国民对总统先生任内收益一目了然。

  法国虽然不像“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瑞典那样难见贪腐丑闻,但是法国从政者所受到的监督与约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必要的财产公示,法国还通过了反贪法,批准成立了跨部门的预防贪污腐败中心、公共生活透明委员会、

审计法院、中央廉政署等机构确保政府廉洁。凡此种种,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它在向国民昭示,在约束公权力方面,国家不遗余力地以其诚意构建诚信。

  诚信是好社会的追求目标,而从政者是否诚信更为好社会所苛求。关于这一点,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或许深有体会。几年前这位“富国穷总理”曾经陷入“染发风波”。

  由于出镜时不见白发,有报纸怀疑施罗德染了发,弄得舆论一时哗然。有人由此抨击总理先生是弄虚作假的人———顶着乌发欺骗民众。应该说,政治家染发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而染发与个人是否诚信也无必然联系,但是因为莫须有的几根白发而酿成一场与总理针锋相对的风波,足见该国社会监督之无孔不入、无微不至。

  回到法国的政治生活,不可否认,即使有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也未能阻止法兰西第一家庭曝出“丑闻”。几年前,希拉克夫人曾因为涉嫌“私藏”一块属于国家财产的17世纪巨幅地毯而面临指控;同样,第一家庭还因为外出度假没有支付机票受到调查。然而,如哲人所说,“没有丑闻是最大的丑闻”,设若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丑闻”之发生,亦不难从“丑闻”中看到一个转型社会“自我疗伤”的积极意义。

  英国政论家威廉·申斯通在论及法律时有如此表述:“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眼下,有不少媒体揣测曾经弃希拉克而去的“政治女婿”萨尔科奇可能与希拉克达成默契,即萨尔科齐向面临腐败调查的希拉克保证,如果他顺利当选总统,将保护希拉克免受任何司法起诉,以此来赢得希拉克的支持。此番议论立即遭到萨尔科奇的反对。不过,这种萨尔科奇式的辟谣,并不见有反对公共质疑的性质。当公众可以公开讨论任何可能的交易,对这些潜在交易本身都将是一种重要的扼制,我们不能因此断定它们是无意义的。在一个秉持诚信、尊重民意的社会,政治家对“人言可畏”当更应有所体会。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