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萍:有一种痛苦叫索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0:08 红网

  近日,媒体先后报道了南京“捐款疯子”赵雪定捐款100万助学、被称为“慈善狂人”的个体户邵建波捐300万用于慈善事业的感人事迹。随后,他们遇到了疯狂“索捐”,有人甚至开口就要100万元。(据《南京晨报》4月29日)

  在众多的“索捐”者中,不怀好意的人肯定有,但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出于无奈或是走投无路,才去“索捐”的。吉林省梨树县贫困农民刘福成为给女儿看病,曾向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等国内六大富豪写信求助,请求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严格的说来,刘福成的行为也是一种“索捐”,然而,他却是在困境的情况下才作出的无奈选择。刘福成当时已经耗尽他跑了53户借来的6万多元。他说求助中国富豪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不想再麻烦乡邻亲戚了,“老百姓也不富裕,我不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担”,无奈中只好把目光转向富豪。

  “索捐”,对双方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满足到所有需要捐助的人;而“索捐”者,也是明知道很难达到心愿,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不过,“索捐”尽管是出于一种无奈,但终究不是一种正当的途径,那将把被索之人逼上了尴尬的境地,无限制的“被索”,力量不够;坚决拒绝,恐怕又要获得恶名,将前期获得善名毁于一旦。可能会使人在权衡利弊之下,会选择逃避捐助。

  “索捐”的痛苦在于穷人太多,在于慈善事业不发达。富人做慈善的太少。比如非典时全国捐款总计774.7533万元人民币,其中只有一个以个人名义捐款的富豪捐了200万人民币。而中国13亿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富人超过了23万。比如国内登记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还有,成都市7万多家私营企业,生产总值占全市GDP42.6%,却只有13家参与了2005年成都市的慈善捐款,捐款额低于捐款总额的1%,并且没有一个私营企业家以个人名义参加“慈善一日捐”。

  不管怎么样,遭遇“索捐”是件痛苦的事。面对无穷无尽的“索捐”无妨拒绝,毕竟钱是你自己的,你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吝啬或者慷慨。

稿源:红网 作者:林卫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