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风:选派大学生村官当忌虎头蛇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5日06:05 长江商报
新华社记者高风 谭博文 最近两年,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干部的工作,有些省市还提出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可以说,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在农村有所作为,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好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项工作暴露出的一些苗头不容忽视。 有个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刚下去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县、乡、村对他也寄予厚望,想让他出去引资金、拉项目,等看到这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村官”不但出去没干成事,而且连村里的计划生育、宅基地矛盾和邻里纠纷等等头绪都理不清时,就开始失去耐心,逐渐对他的来去不闻不问。这位“村官”在农村呆的时间长了,也开始吊儿郎当起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事就往城里跑。两年下来酒量大增,却一事无成。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有些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看成“短期行为”,开始时满腔热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不如意就垂头丧气,破罐子破摔;一些用人单位和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先紧后松”,刚开始热情周到,越往后越疏于管理。一些地方只是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去,但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致使不少大学生村干部仍有不少“后顾之忧”。 如何才能让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踏踏实实地在广阔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是今后选派工作的着力点。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不能把当“村官”作为“跳板”,要扑下身子,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服务农村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尤其应注意把握好方向,不能简单地把选派大学生“村官”当成一个运动、一阵风,政策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干部的出路,拿出有效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他们以良好的预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