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璟:面对列车晚点,你应该气愤至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0:12 红网

  作者:邓璟

  安全、舒适、快捷和准点,是对一切运输服务提出的最低要求。乘客花钱买票,就是为了享受列车的运输服务,谁要是一上车就期待列车晚点,那绝对是智商出了问题。面对轻则几十分钟、重则长达数小时的晚点列车,乘客有什么理由不生气?你不仅要生气,而且要气愤至极!

  由于避让其他列车,5月4日由秦皇岛开往石家庄的T581次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才到石家庄,乘客气愤的同时提出质疑,“就算是避让其他列车,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乘客的权益谁保障?”(5月6日《燕赵都市报》报道)

  这不是孤例,据5月3日的《南方周末》报道:D131次列车,北京西17:56发,郑州22:43到,“踩”车(即其他列车为其让路)为11趟:T5、T7、T55…直到1089次;4月23日,从深圳至怀化的N586次列车晚点40分钟停靠广州站;4月23日18:00—19:30,广州火车站电子公告牌上共显示8趟列车晚点,最长达5个小时……

  由于D字头列车的呼啸而出,再加上“五一黄金周”是铁路运输高峰期,列车晚点“似乎可以理解”,但那不能成为铁路部门推托的理由。

  先声明一下,D字头列车票价贵,速度快一点服务好一些,我一点也不反对。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帕累托最优”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变化,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也是世界各国衡量一项公共政策是好是坏的标准之一。用此衡量,铁路部门凭什么让其他列车避让D字头?让乘客遭遇晚点晚点再晚点?难道这些乘客的时间就那么不值钱?如果说铁路受硬件设施限制,运力资源不够充足,铁路部门凭什么开通那么多趟D字头列车?铁路部门这样做,难道不是绕了个弯变相提高票价吗?

  更让人气愤的是,火车晚点在我国似乎成了“家常便饭”。按理来说,铁路运行中遭遇意外会相对较少,受其他因素干扰并不大,铁轨在、列车速度又可控,开出时间一旦确定,到达时间也就基本能精确算出。可是,为什么铁路部门从来不在车票上注明“到达时间”?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给乘客一个扎实的“正点承诺”?为什么他们总是习惯于无意识无原则地通过车载广播通知“晚点”表达“歉意”?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铁路运输却没有一点市场契约意识,没有一点诚信竞争的理念,你说铁路改革和发展将往何处去?

  一次道歉管用的话,高频率道歉也有用的话,我们还要法律做什么?相对于乘坐飞机晚点,乘客有权索赔来说,列车晚点的现状简直让人悲愤:2006年9月13日《法制日报》刊登了“列车晚点的律师说法”,上海东方正义律师事务所倪凌华指出:虽然列车晚点让乘客权益受损,但由于无先例可循,又无法律支撑,往往以乘客一方的退让而告终。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些愤怒的乘客因列车晚点把铁路告上了法庭,但他们遭遇的大多是“被驳回诉讼请求”和败诉,得到晚点赔偿的乘客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频繁的列车晚点,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什么一趟趟列车晚点造成乘客的损失,唤不出一部有效的列车晚点赔偿法规?为什么面对一而再再而三晚点的列车,大多数乘客却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如果不是铁路部门被垄断娇生惯养着,为什么运输服务的质量至今改进不大、屡遭诟病?说说看,你有什么理由不气愤至极?!

  从惟我独尊的铁路部门,到监管乏力的监管部门,再到造成于法无据局面的相关部门……你可以看到,正是这些“全盘失守”的此部门彼部门,让那些被晚点惹出一肚子火的乘客有气无处出,有力无处使。

  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一个乘客、一些乘客的力量,或许还是太小。但是,我们都生气起来,都不躲着做“沉默的大多数”,不要忍耐不要退让,就有可能把一切漠视公众权益、渎职不作为的此部门彼部门“打倒”、“打败”。

  你不生气,或者你不够气愤,就会让漠视你权益的部门有恃无恐、更加嚣张。改编龙女士的另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面对列车晚点,如果你有种,有良心,够正义,你现在就去告诉列车长,告诉铁路部门,告诉此部门彼部门:你受够了,你很生气!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