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把麻烦解决在人大代表选举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7:58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2月26日,一份由196名选民联名的人大代表罢免函递交给了天津河东区人大,这些选民是河东区星河花园小区业主,而他们所要罢免的人大代表丁冰,却是他们小区的开发商。这些业主正因为对开发商的不满,决定利用自己的选民身份,来罢免丁冰的人大代表资格。

  双重身份的选民,罢免双重身份的人大代表,这是伴随着房地产开发、业主身份的出现而产生的独特现象,也因此,新闻具有了令人深思的深层次意味。

  由于人大代表均为兼职,所以具有多重身份,或是单位职工,或是企业法人代表,而他的选民可能就是他的部属或他的消费者。作为企业法人,他考虑的更多的是商业利益;而作为人大代表,却要代表选民获得权益保障。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小区居民要通过寻找人大代表来行使选民权利,为拿不到

房产证讨要公道,作为人大代表的
开发商
丁冰该如何行使代表资格?

  按说,人大代表应该在利益上相对超脱,尽可能不与选民发生经济利益上的纠葛,否则出现了纠纷,确实容易出现角色上的尴尬。但现实当中,确实难以避免出现开发商成为人大代表的局面,那么,这就对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对开发商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不仅仅要以契约的态度,对业主负责,同时还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对选民负责;不仅要为企业尽可能营利,还要承担更高层次上的政治、道德责任。

  在选举程序上,对于“开发商候选人”,尤其要做好与选民、业主的沟通。在公示人大代表候选人时,要让候选人与社区居民见面,让他们在所代表的社区表达自己的代表理念,并承诺自己作为代表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如果有承诺在前,就会有承担责任在后。作为一名开发商,社区居民们肯定在与他见面时,向他提出与他从业有关的问题,而他也会从自己职业角度给予积极的回应,这些回应将督促他日后的工作,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作为代表的使命。

  事实上,做好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工作,看起来会增加选举过程的负担,但这种负担却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它会使丁冰这样的代表获得神圣感与责任感,也会使选民们对他有一种认同,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人大代表遴选过程中用足了工夫,才会使他们真正去代表居民权益。

  现在各地选举人大代表时,各种标语与横幅布满社区街道,但对候选人的宣传材料与候选人的代表理念宣传得还不够,让几位候选人公开讲演还不多见。这一“少作为”使我们的人大代表民意性削弱,没有使候选人获得一次表现机会与承诺机会,更使得代表们淡化了责任感与使命感,而视“代表”为自己的一种额外荣誉或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是一次民主教育,它的教育意义是双重的,既是对选民的一次民主教育,也是对人大代表的一次社会责任教育。当候选人通过演讲来获取选民选票之时,他首先要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特别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权利方面的知识;他还要了解所代表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要做前期调研,以了解选民们的愿望与诉求。只有这样他才能通过呼应民意获得选民支持,而选民通过选举自己社区的代表,来行使选民的责任与权利。他们在获得制度性的尊重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民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弱化人大代表选举程序,便容易出现选民无奈用罢免人大代表资格的办法,来对开发商施加压力,而无法将问题在事前就很好的解决。

  现在天津罢免人大代表的程序还在向前推进,有关部门正在核实提出罢免的196人是否为所属选区居民。其实,罢免一个不称职的代表是比较麻烦的,如果将麻烦事先“留给”候选人,作为社会主体的选民就不会被动、尴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