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期待房屋普查能还原居民住房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0:19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6月1日起,北京将对全市所有房屋进行普查,诸如坐落、层数、建筑面积、房屋用途等物理性质以及房屋所有权人性质等内容,都将纳入房屋普查工作数据库。9月1日开始入户抽样调查房屋的使用状况、居民居住水平、居民住房需求等。(《北京晨报》5月7日)

  居民住房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况,还有哪些居住需求有待解决,下一步调控走向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在等待这次房屋普查结果。应该说,这是一个及时的举措,也是一次迟到的行动,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居民住房情况的把握,本应在各项调控措施之前,这次行动虽然迟了几步,但笔者相信,民众还是期待房屋普查能够还原居民住房真相,给以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虽然人均住房面积不断改善,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正在逐步解决民生问题,住房供应结构也在慢慢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
房价
至今还在高位运行,很多居民因为种种原因对住房问题依然不满,譬如对
户型
、面积、房屋质量等不满;譬如对保障性住房政策不合理部分的质疑等。这些问题有望在房屋普查之后得到解决。

  笔者以为,民众对这次房屋普查至少有三个期待:一是希望政府部门尽快了解民众真实的住房要求,从而制定更合理的住房政策;二是期待对房屋空置情况进行准确摸底;三是期待通过房屋普查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在居住需求方面,关于“90平方米占70%”的争议最具说服力。早在去年,“90平方米占70%”新规定刚一出台,部分专家就表示异议,譬如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称,据他调查,70%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一些地方的具体需求。也有一些居民认为90平方米以下房子并不适合三代同堂的家庭来居住。鉴于此,通过房屋普查,用事实来平息争议显得重要而紧迫。

  另外,现有的很多住房保障政策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民众希望借助房屋普查来了解民意,加以完善。譬如北京相当多的低收入家庭既没有经济实力来买经济适用房,也没有资格或机会享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这说明一些政策过于粗放,如何解决这类住房问题,至今没有相对应的措施。

  还有,房屋普查能够加快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去年10月,北京国土资源局在向九部委调查组的汇报材料中表示,对于北京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需求底数并不清楚,执行“90平方米占70%”的用地指标有一定难度。如果居民需求底数摸清了,“90平方米占70%”如何布局也能早日提上日程。

  民众之所以高度关注房屋普查,不仅因为此举是尊重民意的体现,更重大的意义在于能让政府高效合理地统筹配置房屋资源,调整住房结构,建立更理想的住房保障体系,尽早解决房地产市场诸多供需矛盾。同时,还有一个意义不容忽视,那就是通过房屋普查,进一步了解是否“适者居其屋”,尤其是借机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居住人群进行摸底,了解房主真实信息,看看有多少不符合条件者滥竽充数,还保障性住房以透明性。

  应当清晰地认识到,房屋普查是制定和完善住房政策的重要基础和决策依据,对于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不管是房屋普查主管部门,还是被普查对象,都应谨慎对待。

  ■冯海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