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藩:对待编校质检岂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9:47 中国新闻出版报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中国记协抽检都市报质量,36家报纸编校均不合格”,“在此次受检的都市报中,差错率最低的报纸为万分之三点一八,最高则达到了万分之十点三。而按照规定,在报纸编校质量的评定中,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即被视为不合格。”

  消息甫出,读者哗然。而当事者自己是怎么向读者交代的呢?有的默不作声,倒也罢了。不想有的却说:“本报编校质量全国第一,在抽检的部分都市类报纸文字编校一项中,文字差错率仅为万分之三点一八,不仅较好地控制在国家新闻出版管理规定的差错率范围以内,而且在受检的36家都市类报纸中,文字编校得分排名第一。”有的说:“在这次质检活动中,文字水平和编校质量得到评委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取得全国总分排名第六的上乘成绩。”大有一番“矬子里拔将军”的英雄气概,虚张声势,得胜回朝。

  如果是外行人如此评说报纸质量,也许还有情可原。但是,这种论调是来自参加抽检的报社自己,那就纯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哪还有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哪还有一点儿办报人的良知和诚信?明明是不合格,却说在“规定的差错率范围以内”,而且大言不惭地说“编校质量全国第一”,“取得全国总分排名第六的上乘成绩”。这已经不只是误导读者,简直是欺骗舆论了。明明是受到批评,却说成“得到评委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文过饰非颠倒黑白不说,还让评委和专家背上黑锅。

  现实生活中,报纸编校质量不高历来为广大读者所诟病。高与不高,身在其中的报人本是心知肚明。按常理,既然“体检”出有病,就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检查病相及病因,并加以诊治。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接着要积极采取措施,遵从医嘱,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相信只要不是病入膏肓,总都是能治好的。而像上面那些自夸的报纸如此讳疾忌医,自欺欺人,这病恐怕无论如何是难治好的。做好报纸,首先要做好报人。如此对待质检,恐怕连该怎样做报人,都要打问号了。

  对报纸进行质检,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不断推动、促进报社提高办报质量。对于质检结果,心里要明亮,心态要正常,心情要平和,心境要良好,好坏优劣,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否则,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迟早会让报社付出惨重代价的。(蔡维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