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当下是男色时代还是男权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0:15 红网

  “社会”的空间越来越宽敞了。能够说的,都能说得尽兴。比如男男女女,只要不碰触部门设定的色情什么的警戒线,即便打些擦边球,也是吸引眼球的好题目。早些时候,社会学家呼吁,我们迈向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政府让出一部分地方,给社会存身,这样,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家都不用那么累。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被大家共同盯住的男人。

  东方卫视有《加油!好男儿》、湖南卫视有《超级男声》,还有已经热闹有年的美男作家、F4、韩剧男生什么的,有人故作惊讶地说,男色时代来临了!“把男人看作花,这种对异性的审美观,女人们一定是经过了一个重新判断、认识的过程,而一旦冲破了社会固有的传统习惯观念,形成一种群体文化时尚,女人们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浓厚的赞美男人如花的热情。”

  同样,也有人说,中国仍未脱离男权樊篱。从村委会到中央国家机关,仍是男性占绝大多数的局面。“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阳还是比阴优越一些;即使柔弱能胜刚强,柔、弱、暗、下毕竟是卑微的,刚、强、明、上则是尊贵的。二者虽然被认为是应当相互和谐的,但还是有尊卑上下之分。所以,中国文化中的性别理念,并没有完全脱离男权的藩篱。中国女性要争取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样结论迥异的分析似乎都有一些道理,都在认真的讨论,可给我们的感觉却又好象是调侃的。男啊,女啊,叨叨很长时间,其实大都只是一种零碎的现实印象、历史印象而已。各自有没有佐证?当然有,而且还不少。只不过有佐证也只是部分正确的佐证,并不能推广这些证据。也就是说,仅仅依凭这些现象和印象,便宣言孰高孰低,显然是草率的。

  那么,我们所处的到底是男色时代还是男权时代?可能都有一点痕迹,都不明显。左一些、右一点,都没有关系。男色为什么不能消费?

传统文化中以消费女性为主的习惯,一旦发生一点偏移,值得大呼小叫?把女人的胸脯亦当作领土一种的蛮夷之风,不是已经过去了嘛。同样,男人在外边做事多了一些,大体上也是这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状况,并非不平等的表征。

  是不是可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属于无聊时代的无聊调侃罢了。或者说,调侃无所谓有聊无聊,只是参与其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无聊。而这种把无聊的话题、无聊的人当作社会主流话题、压倒性娱乐话题,并试图引导民众无聊的努力,才是一个时代真正无聊的根源。“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只谈风月”,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也怕不相适宜了。(作者:胡印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