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美:民意调查应成各级政府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9:34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朱新美

  题由:南开大学“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指标”课题组调查了1016位18岁以上的天津市民,调查显示,近6成天津市民对政府行政行为不满意。特别是对房价、贫富差距、医疗费用、就业压力和交通条件方面。

  今年年初,天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告:改善城乡居民生活20件实事圆满完成。这些实事涉及就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以及住房保障等。然而,“圆满完成”的话音刚落,《小康》杂志就刊登了南开大学的调查,有近6成天津市民对政府行政行为表示不满意。市民的这个评价,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在这里,且不说这份民意调查报告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天津市的现状,但至少给当地政府提了个醒,实事是不是确实做好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是不是真好转了,政府的工作是不是让群众满意了,还得由百姓说了算。我们一向青睐的统计平均数在宏观上可能有意义,而在微观上却没有意义。如果政府确实想知道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政府是怎么看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民意调查纳入政府的工作范围,各地的官员应该把民意调查当作一个课题,而不能因为它是非官方数据不予以搭理。此外,不仅是大学为了搞学术要做民意调查,执政为民的各级政府更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对调查出来的问题更应该想办法解决。

  大量事实证明,民调具有可信度高、涉及面广、成本低、参考价值大等特点,也更能有效地把握社会舆情。

  然而,民调这件有益于行政的事,却常为我们的一些政府所忽视,使得领导耳不聪,目不明,常常是一叶障目产生错觉,以至于被下级牵着鼻子走。我们常在一些领导的讲话中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数字,而现实中却是另一回事,有的报告只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罢了,骗骗上级以及自我陶醉,但老百姓心里可是另有一本账。

  之所以民调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滥用对下级的信任权;二是热衷于报喜;三是怕暴露问题,影响自己的政绩。

  但现实告诉我们,各级政府要真正履行执政为民的责任,就应该把民调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此来了解与掌握更多的真实的社会现实,及时发现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满足于下级的汇报和统计数据,要知道,在我们目前的语境下,汇报的数据与现实常常会发生不一致现象,实事求是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