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叶祝颐:靠什么培养教师的职业忠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06:13 长江商报
师范生免费教育又有新动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称,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现师范生免费制度,由国家出资培养一批大学生投入基础教育事业,既保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又把优秀学生吸收到教师队伍里来,可谓一举多得。这也促使人们思考,该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让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不需否认,对于上述的一些附加条件,有舆论质疑其具有契约交易意味。但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师资流失的现实下,为了保证免费师范生能真正从事教育事业,有关部门对免费师范生附加义务也可以理解;免费师范生享受了免费教育,也应讲求奉献精神,回报社会。 问题的核心是,那些履行协议的“免费”教师,是否真正乐意长期奉献于基础教育事业呢,会不会履行完协议后又抽身离去呢?在笔者看来,我们无法指望一纸协议而一劳永逸。免费师范政策要发挥的作用,恐怕也不仅仅是留住几个“协议教师”,而是希望他们的出现,能打破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均衡。 应该承认,近年来,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正在形成。但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还不高,教师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还存在城乡差别、地区、校际差异。发展不均衡,正成为限制基础教育发展、损害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言道,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发达地区、重点学校留住优秀师资并不难,难的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与薄弱学校。众所周知,农村等地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如果相关的条件不改善,那么即使有协议在身,“免费生”们也未必就不会人心思变,也难免心不甘情不愿。届时,毁约、跳槽都并不太难,赋予在“免费师范生”身上的期望,也可能事与愿违,师资继续流失。 因此,留人更要留心,具体的制度设计就要考虑得更加周全和细致。师范教育免费之后,紧接着做的该是加强各项综合配套措施,让这些人既安心从教,又能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出个人所学。这样,十年合约不仅能暂时“约束”住一些人的脚,还能让他们“扎根”,在基础教育的岗位上倾其所学、教书育人。如是,不但对个人发展有利,还可以维护孩子的利益,并推动基础教育的整体进步。 叶祝颐(武汉 中学教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