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涵:东四八条危改应重新论证审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11:59 新京报

  东四八条“危改”项目是1999年通过审批。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强调“停止大拆大建”等要求,这意味着北京旧城保护措施和要求再次“升级”。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东四八条“危改”项目重新进行论证审核。

  东四八条部分房屋的拆迁风波,再次将北京旧城保护问题推到了舆论的前台。在这场风波中,居住于此地的人们可谓备受煎熬,拆还是不拆,这个问题犹如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开发商以及北京东城区有关部门认为,拆迁地没有文物价值,所以完全可以拆除。

  可问题在于,当年之所以大范围圈地建立文保区,就意在不拘泥于一个个孤立的

文物保护,而是保护不断缩小着的传统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当年梁思成先生把整个北京城划成一个文物一样,目前北京几十片文保区,每一片都是一个大文物、活文物。因此,东四八条被拆和待拆的房子可能不是文物,但它们绝对是文保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不可能没保护的价值。

  曾经,由于对旧城保护的疏忽,导致现在北京旧城空间的高度萎缩,所以目前旧城建筑对北京而言是异常珍贵的。

  在国外的一些城市,古代留下的断壁残垣都会保护起来,更何况我们这些饱经风雨,但至今仍可以正常居住的老房子。

  所以对于这些老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多一处这样的老房子,北京城将多一份古老和苍润;多一处老房子,我们将能更好地守住城市的根,保住北京的魂。

  人们注意到,东四八条“危改”项目是1999年通过审批,开发企业将此作为拆迁的合法理由。不过,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台,规划强调“应进一步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等要求,这意味着北京旧城保护措施和要求再次“升级”。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东四八条“危改”项目重新进行论证审核。据报道,2006年有关部门就该项目曾举行两次专家论证,但参加论证会的文物学家郑孝燮表示,当时规划部门征求的就是关于新建综合楼具体规格的意见,并没有就这一地区是否具有文物价值、该不该拆迁征求自己的意见。

  记得2003年4月《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发布后,北京市政府曾作出决定,撤消此前准备实施的明清皇城范围内的“危改”立项。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只有皇城以外大片低层居住建筑的烘托,北京的宫城及皇城的核心地位才显现出来。而现在,对于东四八条的“危改”为什么不能遵循同样的思维模式?有关政府部门为何不能根据政策和大环境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及时调整?

  即使是否定先前的决定,也是为了公共利益,丝毫不会有损政府信用。倘若经过重新审核,东四八条“危改”立项确实破坏了文保区的风貌,有关部门果断将其撤消,这只会增加政府科学、慎重决策的声誉。当然,终止与开发商的合约后,政府应承担起责任,补偿开发企业因为政策变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不过,要想对东四八条“危改”立项的重新审核尽快启动,必须有相关权威部门的介入,因为目前对于“危改”发出质疑主要是专家、居民和媒体,作为北京文物保护最高行政部门,北京市文物局并没有向外界正式发表意见,而文物保护部门则是北京旧城文保区的代言人,它的话无疑是最有分量的。

  东四八条“危改”风波正受到越来越瞩目的关注。人们期待,在保护传统北京历史风貌和格局已成共识的当下,这一风波能得到理性、妥善的解决;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曾经因一次次“危改”而造成的千古之憾,不再重演。

  □韩涵(北京媒体从业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6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