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不必把称孔子“丧家狗”上纲上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06:14 长江商报

  最近,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引起了极大争议,在书中,李零认为,《论语》是一部孔门师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周游列国,怀才不遇,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5月17日《新民晚报》)

  孔子何许人也?居然被称为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李零教授的这一“新锐”观点自然会被人大批特批,把李零形容为一老愤青。而笔者看来,误读(姑且承认是误读)孔子为“丧家狗”又何妨?而宽容这一新锐观点,反而体现了学术自由。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孔子也是如此。不让人说话,会“塞忠谏之路”啊!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时兴称流浪狗。所谓“丧家狗”,不过是《论语》中“丧家之犬”的现代说法。《史记·孔子世家》中早“披露”孔子第一次听到别人这么形容他时“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犬,还真的是这个样!”

  笔者认为,李零用“丧家狗”作书名,决不是骂孔子,只是为了说明孔子的真实遭遇、古代知识分子常有的遭遇,这是事实陈述,我们不必仍保持着一套固有的思维定势,将之一棍子打死而后快。而孔子自认为“丧家狗”,不自认为“圣人”,是他最清醒的地方;也幸亏孔子成了“丧家狗”,而没有成为“被收容、豢养的狗”,他才具有了为后人与今人敬仰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看到,从古至今,某些人连狗都不如呢。

  何况,北大教授李零这本《论语》解读,正文完全中规中矩,不外乎起了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丧家狗》。笔者从网上浏览到一些相关文字发现,作者解读的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但其精神无所托,理想无所遇。这样解读孔子,并不是对孔子形象的亵渎和颠覆,只不过是考证和还原成一个真实、立体的孔子,而非“人造”的圣人孔子。如果孔子泉下有知,这恐怕也契合他的意愿——《论语》里明明白白地记载: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就被孔子否认了。

  退一步说,即使涉嫌误读了孔子,误读又何妨?有论者指出,对

传统文化最大的破坏并不是“误读”,而是束之高阁“不读”或全盘抛弃。“读孔子”能读出百家争鸣,去芜取精,使经典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从“
心灵鸡汤
”层面上更进一步,促成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发展,则更是善莫大焉。

  何勇海(四川成都 编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5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