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惊魂初定后的“零点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0:54 江西商报

  江西商报首席评论员 江舟

  5月8日,新干县一家位于赣江边的医药化工企业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杜绝了废水和原料流入赣江,化解了由于安全生产事故派生出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和监测结果,赣江新干段、樟树段水质正常,未受到污染,更不会对赣江下游水质遭成污染。化险为夷,乃不幸中的万幸。这是赣江下游老百姓之福。

  虚惊一场过后,警钟更加长鸣。防治生命之源污染,期盼生命之水常清,正在成为愈来愈多江西人的共识和行动。

  日前在江西省全面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5·31零点行动”动员会上,惊魂初定的江西省省长吴新雄有感而发,环境保护太重要、太紧迫了,火烧眉毛。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义正辞严地指出,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现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他不留余地强调,省政府要求5月31日之前彻底取缔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137个排污口,同时正式启动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要取缔137个排污口,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内并非易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如果从198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屈指算来,已经历时20多年,江西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还有137个排污口,由此可见,其难处之大。

  难就难在利益。上游牺牲和贱卖下游的利益,邻居相互牺牲和贱卖相邻者的利益;地方官牺牲和贱卖公众的利益。一个小企业为了一年10多万元的利润,不惜污染一条河;一个县或乡镇,为了区区几十万或几百万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不顾下游老百姓的健康。在一个又一个地方,公众的利益就这样被一个个污染者贱卖之后,装入了自己的口袋。

  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的新干县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是该县招商引资引进的民营企业,也是该县外来投资者贡献大户。吉安市政府曾于2005年9月26日发出通报,指称淦辉医化等危险品企业存在多项安全隐患,至整改检查时仍未整改到位。吉安市安监局2006年也对包括淦辉在内的7家医药行业危险品进行督查,并发出了通报,指称“一是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手续;二是安全培训不到位。”据此,有媒体提出“是否因为该公司是投资大户就网开一面”的质疑。吴新雄省长日前再次发话强调,不管项目投资有多大,不管投资者名声有多响,不管项目产生效益有多好,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人们常谈起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这条河从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污准备,1950年修污水处理厂,至2000年大马哈鱼回归,后50年共投入300亿英镑,显示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艰辛。我们坚决不能走有的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江西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环保的承受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繁荣。

  我们期待“零点行动”:在5月31日前能全部彻底的取缔137个排污口,决不能玩“先取缔后恢复”的游戏。这次不是作秀,是动真格的!

  A2版:

  兴国的“消费投资”神话

  文/图 商报见习记者 邱欣辉

  今天是华亿医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诺给杜女士发放“红利”的日子。像往常一样杜女士来到华亿公司总部开好领款单,在排队等了一会之后,她在财务那里领取了几天抽奖积累下来的2000多元红利。,杜女士对记者说,今天领钱的要比往常多一点,因为五一假期,华亿公司也放了几天假,很多人都积累了几天的红利。记者看了看她在网上打开的申领现金的款项,2550华亿币转换为2550元人民币,还要除去百分之二十的

个人所得税,还有2040元。以前根本不懂电脑的杜女士,自从购买了华亿公司的产品之后,不但自己买了电脑,还学会了上网。因为每天她都要上华亿的网站看看自己这一天又分到多少红利。

  然而,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华亿公司所经营的所谓“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于传统直销、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方式”的消费投资模式存在很多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

  在兴国这样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商家的一点小聪明让不少淳朴的当地人开始头脑发热了

  天上掉下馅饼

  “花钱的同时也在赚钱”,这是华亿公司对会员宣讲的一套理论。而其核心内容是:只要购买华亿公司的产品(指投资性产品),就可分期分批获得超过购物款甚至几倍的回报。如果推荐他人购买,还可获得高额奖励。

  就是靠着这种看似简单的“消费投资学”,华亿公司成功地将产品卖向了赣州兴国县的乡镇各地,让那些梦想一夜暴富的投机消费者趋之若鹜。

  一年前,杜女士经人介绍购买了华亿公司7800元的产品。随后,华亿公司利用抽奖方式每天送给她红利300多元,说她的消费中含有投资,每天都可以通过华亿公司制作的抽奖系统进行分红。据介绍人讲,华亿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消费投资学”模式,她消费的7800元可陆续在五个月之内分到红利15000多元。而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通过每天的红利,杜女士确实从华亿公司拿到了近15000元的消费分红。

  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不但获得了几个价值不菲的电子按摩仪,还白白的赚了那么多钱,这让下岗多年的杜女士一下子来了精神。她除了将分得的红利,还把积蓄多年的3万多元都用来购买了华亿公司的产品,还劝说父亲、妹妹及众多亲友投入了20多万元。

  除了红利,华亿公司还劝说购买产品的会员把产品底价让给其他商家,这样的话他们又能够另外有一份利润!

  致富捷径

  “华亿公司做的是“消费投资”,而且业绩做得很好。” 华亿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不要看我们公司那么小,我们每天进出的营业额就有几十万。”

  见记者有些疑惑,他把记者带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对记者上起了“赚钱启蒙课”,“举一个例子:张三花钱在华亿购买了消费品。消费品给张三后,华亿公司为了感谢他对公司的支持,把公司节省下来的广告费返还给他,而且他同时还成为了华亿公司的临时股东,华亿将会拿出他消费的产品的利润的百分之六十,分期分批地付给张三红利。张三在消费的同时就享有了分红的权利,这就是消费投资学。”“如果推荐他人购买,华亿公司还会另外给奖励。如果开家连锁加盟店,利润就更大了!”

  “不是骗人的吧!”记者故意问了问。

  这位负责人笑了笑,并拿出了一大堆材料,包含了公证处对他们抽奖系统的合格鉴定、消费投资学材料和公司负责人在北京参加经济会议的资料等等,并说在网上可以查到“消费投资学”是世界新经济研究院提出的。

  一听世界新经济研究院这个名字似乎非常具有权威性,但记者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专业研究机构。记者马上到网上搜索,搜索出这样的内容:世界新经济研究院是一所具有国际化概念和法人地位的非政府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说白了它只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或者说是一个公司。而且公司的银行账户名称为:北京五洲论衡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和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几字之差却又是天壤之别。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会员消费华亿公司任何一种产品都会累计积分,当积分达到90时,公司就会发放一个抽奖号给会员,而积分的多少一般和产品的价格有关,越虚高价格的产品它的积分就越多,这是会员消费者明知商品价格与价值不符还大量购买的原因。得到的每个号码可以中奖24次,每次15元,天天都开奖。“办理会员后,消费一定数额的产品后,你就可以坐在家里等着数钱了!”而他所说的产品必须是价格虚高的产品,以保健品和电子仪器为主,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具有投资价值的产品。

  在交谈过程中,这位负责人很少提到华亿公司经营的产品的出处,更没有说出华亿公司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利润,却对如何加入会员,如何个人“致富”,如何提取“利润”知道得一清二楚。

  华亿的生意经

  尽管商家介绍的很仔细,但记者依然觉得此事非常蹊跷:如果真是有这样的事情的话,华亿公司明摆着就是亏钱,这与公司盈利的目的完全相反。为了弄清真相,记者从一个购买了该公司投资性产品的朋友手中拿到了的会员卡,对他们的抽奖进行了观察。

  2007年1月7日,记者发现卡上多了1560元。1月9日后,卡上增加的钱开始减少,但每天还是有一笔钱。

  从华亿公司提出积分返利的消费投资模式,首先要调查的就是会员收入的来源——积分。据他们公司介绍,每款产品的积分公式为:积分=(市场价—出厂价)×消费者分红比例,而红利的计算模式为:红利=积分/90×15×24。

  也就是说,市场价与出厂价所产生的数值越大,会员所得到的积分也就越多,这正与红利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们提醒消费购买商品时最好不要讲价,因为这样才能使积分更高从而带回更多的回报。

  一般消费者都认为华亿公司做了“最荒唐”的傻事。假如每个会员都能够花7800元购买产品换回15000元红利,而且产品等于是白送,那华亿公司不亏到家了吗?一开始记者和消费者一样,同样是非常的懵懂,但和一位朋友说过之后,他仔细的给我算了算。

  市场价与出厂价的数值中会员只是拿到了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四十那就是华亿公司的了,而且华亿公司一直强调不要降价也和公司利益有关系的,数值越大华亿公司的利润也越大。而且华亿公司的利润不像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的利润,华亿公司的利润都是一步到位的,消费者成为会员购买产品后就等于给华亿公司带来了这百分之四十的利润,而消费者会员的利润却只能通过抽奖方式慢慢得到。华亿公司从来就不存在亏损,而华亿公司一天几十万营业额多数都是要分红出去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华亿公司的,但华亿公司永远是“旱涝保收”,连办会员卡的钱都要会员自己出,华亿公司没有任何亏钱的迹象。

  任何公司都不会做“冤大头”,华亿公司也一样。他们有着高明的一套,利用后续会员购买产品的资金来弥补前期会员的红利,而华亿公司却一直赚着消费者分红比例的剩下部分,华亿公司是个永远都不会“亏钱”的公司,只要后面的会员循环不断。

  馅饼成了陷阱

  “坐在家里就能有钱花”这样的财富神话,让每一个人都感到精神抖擞,但违背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通常都会把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伪装,消费者很容易就跌入这个圈套。

  华亿公司所销售的投资性产品价格虚高,这也都是为所谓消费投资所设计好的,积分的膨胀能够让会员在公式的证明下算出巨额的回报。

  华亿还为每个会员都准备了一份商品价格表,这表格上就明显的标明了投资性产品的巨大价格差,此时商品在华亿公司的业务范围内,成为了一种赚钱的符号,产品已经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属性。记者通过调查,凡是购买了华亿公司投资性产品的会员,家里都是堆满的产品,他们并不是买来消费的,他们也不相信产品的质量,但他们相信这些都是他们赚钱的工具。

  由于每个会员的红利的来源都是来自于华亿每天的营业额,而华亿每天的营业额又是靠新近的会员购买产品补充,因此,只有滚滚不断的会员的加入,华亿公司才会一直满足前面消费者红利的要求。如果会员突然中断,华亿公司也事先对此做出了规定说明,每天的抽奖金额是从当天的营业额中抽出,如果当天营业额为零,华亿公司将停止当天的抽奖活动。这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隐性地拉人头的表现,华亿公司的业务员要不断的拉到后续会员,才能足够维持公司的运转。

  “消费获利”自欺欺人

  据有关专家分析,象这样的所谓“消费投资”就是披着经济学的外衣的“自家学说”,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甚至是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朋友,根本就弄不懂里面暗藏的“玄机”。在暗访过程中,记者被言传身教地传授了数次,理解得依然是云里雾里,根本弄不懂他们这一套所谓世界上最先进的消费理论。

  “消费投资”通俗的说法就是把消费和赚钱连在了一起,消费就是赚钱。然而由于自己的消费又与自己所得的回报挂钩,因此致使消费开始由理性走向了盲目,消费者扩大自己消费需求的范围,扰乱整个消费市场和供求市场,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忽视又为不法厂家创造了良好机会。而表面上看,“消费投资”又相当于储蓄、相当于保险、更像投资,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套先进的经济理论,将改变他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观念。而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存在消费这一基本的概念,盲目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只看到了投资却没有看到产品的价值本身。而华亿公司大量出售投资性产品如“猛汉酒”和“神六螺旋藻”,价格与实际价值差距太远,而且两种产品的生产厂家也并非是同类产品的知名制造商。

  所以“消费投资”、“消费储值”、“消费保险”中的“消费”已经不是消费者的行为了。在“消费投资”的广告中,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种行为绝对不是为了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把自己从一个消费者变成一个消费商”,“何谓‘消费商’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消费者从纯消费者转变为在消费的同时创造收入的人。消费商背后的概念是,您帮助您的产品供应商扩展生意,向人们推荐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这家公司为了报答您,会让你参加公司的利润分配。”在此,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你如果能够获得利润,并非你自己的消费,而是“帮助你的产品供应商扩展生意”,所谓的“消费获利”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A3版:

  开盘了,就别来找我

  文/商报记者 赖旭芸 商报见习记者 殷冰静

  5月9日,黄金周的第二天,南昌的天气高达34度,艳阳高照却也显燥热有余。这天的股市犹如温度般牛气冲天,大盘报收于4013.09点,股指终于站上了4000点。这时候,关于专家们有关“2007年股市泡沫会崩塌”的说法起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们仍然趋之若鹜,如有谁敢继续絮絮叨叨地对股民们大谈“泡沫风险”,被骂坏了他们“好事”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当然,也不乏有冷静观察、平和看待涨跌者,但能够耐心听股评者讨论“散户中长线投资”、“博不如放”建言的毕竟只占少数。广大中小散户就像是风中的韭菜,虽然一茬又一茬被割,但一直前仆后继、生生不息——在牛市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蜂拥而入。

  老股民:多年媳妇熬成婆

  3200点、3500点、3800点,一个个重大阻力位被市场踩在脚下,市场从三月份以来走出了气势磅礴的上升行情。而此时,小杨的心情却不似他的

股票涨停一般的明媚,他在心里惊呼:股市疯了。

  1998年开始接触股票的小杨经历了那年股票短暂的牛市行情,也历经了2001年-2005年那段漫长的熊市,他清晰地记得当初18元买的峨眉山最低跌到3块多钱。他不断安慰自己,儿子考上大学那天终会解套的。

  他同样清晰地记得沪指终于站上了1200点,大报小报竟相喜悦报道,如果那些老记老编们知道今天的股指,他们会觉得当初的自己太可笑了吧。

  对于哪支股有发展的前景,小杨心里自有算盘。9年前刚进股市那会压根对股票就是一知半解,看了几本国外关于股票知识的书就撒欢儿的奔入了茫茫股流,国有上市企业,买!资产雄厚的大公司,买!书上说了,要稳扎稳打,可万没想到的是,最后涨到天上去的却是盘子特别小的企业,只因为这家企业应政府的政策准备“资产重组”了。这下子小杨总算明白了,现在说的“炒股炒股”,其实和炒作一样,很多都是靠没根没底的“炒”字发家。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历程,小杨始终坚持股市里10个人中只有1人赚钱,2人平平,7人亏本的道理,为此,他投资10万元赚了3万元之后,终于在4月30日这天,把大部分股票给抛了,剩下的只是利润在里面,此时他的心不慌了。

  他说钱是挣不完的,风险也是可以避免的。

  上班族:炒股当第二职业

  在机关上班的阿蓝是过年以后进入股市的,按她的话说,自己抓住了一个一辈子都难碰到的好的行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获利9万元,相当于近4年的工资,于是,她愈战愈勇,从最初10万元的投资最终追加到了40万元。

  她告诉记者,这40万元不仅包括了自己20万元的积蓄,而且还有用房子抵押贷款的10万以及从父母那借的10万。

  如果被套住或者亏本,阿蓝说,她暂时还未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她采取的战术是短平快,也就是昨天买今天涨明天抛,何来如此神机妙算,阿蓝神秘地说,自己炒股完全是听消息,消息来自三方面,深圳、上海、北京,实践证明消息来源非常可靠,因为收益太显著。

  她很坦白,股票的技术问题自己一窍不通,完全是对方来电话通知何时买进何时卖出,“这样的钱太好赚了,如果不赚,会后悔的。”

  家庭主妇:她炒我也炒

  小黄在交易市场已经开好户了,所有的手续都办齐全了,4月30日她打了个电话过来:“股票涨停和跌停是一个什么概念,股指是怎么回事?”记者有些哑然,这样的股民也是随时要进去火拼一把的吗?如果真正赔了,又有谁为她埋单。

  当记者告诉她,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时,她显得很不以为然,“我有个朋友半个月20万就赚了10万,他什么也不懂,平时的财运也不见得比我好。我周围的朋友不是炒股就是买基金,大伙儿坐在一块就是聊你今天赚了一万还是几千。我再不投身股市,太落伍,和大家都没有共同语言了。”

  5月8日,她又打电话过来,说要请记者吃饭,一入股市就来了个开门红赚了8000千元,这时的她对股票略知一二了,尤其是涨停板这个词。看到她如此兴奋,记者很是感慨,幸亏当初没有力劝她不进股市,否则耽搁了其发财。

  她接着满怀豪情地说:“准备再投10万元下去,如果行情好,就把房子抵押出去,大伙都是这样,要想发家致富,就得敢冲敢拼,人生能有几次博,为什么不赌一把?”

  财会人员:学以致用

  从事财务工作的小熊随着股市的节节攀高,现在已经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时间全部转移,工作重点自然是在股市上,看行情起伏,看市场变化,这有“利于了解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也更加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作时间也随行就市,上午9点30分至11点30分,下午1点至3点要看股市跌宕,余下的时间则是努力工作,否则对不起每个月“微薄”的薪水了。小熊笑着说,90年代初刚开始风靡炒股的时候,流行的“两件套”是折叠小凳和方便饭盒,大部分人在

证券营业厅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直到下午收盘。而现在的“两件套”则该成了电脑和冰袋。电脑的作用自然不用解释,但冰袋是干嘛用的?小熊乐不可支的说“当然是拿来给自己降温的,股市太火了,怕自己太兴奋心脏受不了!”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小熊这样为炒股废寝忘食的绝不是少数,在很多办公室或者公共场所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今天大盘怎样?我的那只股涨得一般。”“我的还行,今天已经是第三个涨停板了。”“你说大盘还会这样疯涨吗?会崩盘吗?”“不会吧,这样多好,国家、企业、个人都受益非浅,就是第一季度经济发展过快,快就快些,总之比慢好。”“也是,楼市泡沫经济多,国家宁愿老百姓把钱投到股市,还促进消费呢。”

  于是,我们注意到白领也好,蓝领也好,大家的话题几乎全是围绕股市,坐在一块聊心得、聊体会,哪只股票上涨空间大,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大,业绩是否会翻番,俨然一场主题研讨会,气氛是热烈而又严肃的。

  上班时间也为此变得心跳而又紧张,甚至有一个朋友这样央求着:开盘时间别来找我,我忙着呢。

  在校大学生:现学现炒

  早时候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到现在恐怕要改为“挣钱要趁早”。早在几个月前,百度某贴吧中就出现了一条帖子,帖主是自称是一名中学生,想向老股民请教一些炒股的知识,以便“投身入浩瀚的股海”,到这时,关于“股海”还是“股害”的争辩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宣扬学生要以学业为重的抗议声一波大过一波,但这些抗议对于早有3年炒股经验的黄如来说,简直就是牛身上的虱子,多一只不痒,少一只不痛了。自从大二用奖学金正式开始炒股以来,黄如遇见的阻力几乎可比取西经。刚开始的时候打好主意不让父母知道,只偷偷的取出3000块钱奖学金作为开户后的第一次尝试,没想到在当时一片并不景气的股市里居然挣到了第一桶金,虽然只有几千块,但带来的鼓舞却是无限的。不久后,因为长期“坐阵”寝室不回家,母亲在一次探视后终于在黄如电脑里落大一堆股票信息中查出了端倪,接下来的事大概人人都能想象,父母、老师、长辈……几乎所有人都劝他放弃,可刚对股市有了点感性认识黄如却死也不肯撒手了。

  尔后的日子黄如基本上是在电脑前度过的。大二的一年,除去第一次在股海里淘到金,另几次都因为赶上了熊市的“尾巴”而以失败告终,可第2年的开春,牛市偷偷露出的一点犄角,又让黄如看到了希望,花5000块买进5块1毛2一股的TCL在三个月内涨到了9块4毛3一股,这支绩优股一次就为他带来了大四的学费和一部分创业基金。

  当时,南昌每周都举办各种讲座沙龙学校里也有相关的选修课。既有所谓的经济名家、也有实战高手、还是股评人,总之江湖上有功夫的全能见得着。这些沙龙吸引了大量像黄如这样的学生股民。不管是南昌大学、江西财大还是江西师大,几乎随手就能找出几个热中炒股的学生来,其中又以经济学院的居多。大家相互之间并不多做宣扬却也心照不宣,反正炒股也不一定就得死守交易大厅,在寝室抱着电脑照样挣钱。学生们从没像这样感激网络带来的方便和现代化。涨幅、跌幅在一方小小的屏幕中就可信手拈来。要买进还是抛出悉听尊便。用黄如的话来说,在校炒股并非真的要挣个几十几百万,主要的目的还是“练练手”,“经济学院的学生,如果连炒个股票都不懂,那他干脆还是转系吧,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当中国的巴菲特!”

  据统计,中国有1400万在校大学生。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属于1亿股民的队伍呢?虽然没人能给出精确答案,但保守估计,大学生股民大军的队伍有数十万之多。但是,和校园外的气氛一样,炒股热席卷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南到海南,北到内蒙古,东到黑龙江,西到西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资本热地,炒股似乎已经成为如今大学生的又一门必修课。

  投机者:炒完这把就结婚

  小万坚信在2008年前大盘的走势总体会很好,也就是这拨行情会延续到2008年,因为08年要开奥运,总不可能国际友人来到咱中国,看到国人由于股市走低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吧,那太丢中国人的份了。

  根据如此之推理,他和未婚妻商量婚礼推后,尽量往奥运会的开幕式靠,到时全国人民举国欢庆多好,私下,他加了句:钱也赚着了。

  “我在股市里投了20万,满仓。”小万语气颇有些兴奋,“现在已经赚了5万。这20万是父母给我买房子的首付,如果按这样的速度下去,不需多长时间我就能全额付款买套房,省下来每月2000多房贷,可以减轻两二老的压力,也省去了婚后生活的窘迫。

  父母是不知道此事的,辛苦了一辈子的二老无论如何不会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更何况大家只要排着队去领就行,还不需要起个大早。

  “4月初在证券公司开了户,开始只是半仓,后来发现自己胆子太小,赚得太少太慢,于是慢慢就满仓。”小万说,他和未婚妻已经在红谷滩看中了一套三室两厅的电梯房,就等股市赚大钱了。

  对于记者提到可能面临的被套,小万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没去想这个结局,应该不会吧。”他仍然坚信直到2008年大盘始终是上扬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