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走向共和》歪曲孙中山形象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09:01 深圳商报

    作者:张敬伟

  日前,著名孙中山研究专家、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结合史实厘清“戏说”中孙中山的真与伪。他批驳电视剧《走向共和》,“国父孙中山竟然被塑造成一介勇夫!严重丑化了孙中山的真实形象。”

  张磊先生算是旧事重提。联想2003年,《走向共和》曾经引发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响。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内容上是否为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了翻案,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该剧对中山先生进行了戏说或丑化。专家以历史史实比对艺术细节得出中山先生形象被丑化的结论,只能说是孤立“新论”而不能说是公认的“正论”。

  舆论界之所以认为该剧有“翻案”之嫌,关键是传统教育的狭隘历史观所致。长期以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于用“卖国贼”来脸谱化地概括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而用“窃国大盗”和“刽子手”来描述袁世凯和荣禄。特别是一些历史学家根本不用历史的观点客观考察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而用今人的观点评判历史人物,如果再有意搀杂一些阶级分析的教条,历史人物永远都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这符合人性的特点吗?阉割历史已经成为某种沉积在中国人思想深处的习惯,一旦有机会就会出来随意打棍子、扣帽子,仿佛自己才是真理的化身。

  同样,今人观照中山先生,无论是

国民党尊称的“国父”抑或我们赞颂的“革命先行者”,都已蒙上了些许不容侵犯的神圣色彩。一旦给其挹注寻常的市井人生情怀,就似乎有损伟人形象。这同样是僵化理解历史的态度。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不可能真实再现中山先生的生活细节,而只能用合理的艺术想像烘托中山先生性格。中山先生被衙门殴打满面鲜血爬行,我看是符合历史真实和中山先生性格特点的。

  负责任的史家应该将历史人物请下神坛而不能一味为尊者讳。美国国父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虽世人皆知,但后来证明这是传记作家梅森·威姆斯的虚构,厘清事实并没有影响到华盛顿的伟大反而使得梅森·威姆斯矫情。专家以史家的狭隘怀疑电视剧中合理想像的艺术真实,并不让人觉得专家的严谨,反而更像孔乙己,迂腐得可笑了。

  真正的专家不应该纠缠于剧情细节而该有广阔的历史大视野,应该从现实主义的悲悯情怀思索中国从封建专制帝国走向“共和”的来之不易。在

和谐社会的现实情境下,以历史为鉴,以民本为基,启蒙公众正确史观才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