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青:郑筱萸被全球风险所吞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0:10 南方报业网

  中国观察之郭巍青专栏

  腐败与反腐败的长期拉锯,潮涨潮落,道高魔高,以及贪官的个人结局,是二十年看不完的官场活剧。不过最近几年来,一些大环境因素的变化,重新塑造了很多人的观赏眼光和对于结局的预期。中国已经承诺,对于引渡回来的贪官不判死刑。媒体也揭露,在矿难等重大事故中被控渎职的官员,95%以上被判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在这样的背景下,忽然看到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一审被判死刑,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回想起来,此前的舆论甚至没有兴趣讨论郑筱萸是否会被判死刑,在公众的集体潜意识中,好像问题只是判几年而已。

  有意思的是,国外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个判决结果,并且将其与“中国形象”相联系。例如,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从中国进口的

宠物食品导致美国人养的猫狗死亡。由于被认为含有有毒的化学物,美国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牙膏,有几个州禁止进口中国鲇鱼。报道说,判处郑筱萸死刑,“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为果断的决策,以回应国内外就中国食品药品质量问题日益产生的不安情绪。中国食品药品质量问题有可能破坏中国迅速增长的农业出口。”

  我认为,这是郑筱萸判决结果背后的真正秘密。理解其中的逻辑,将会增加新知识和新角度,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目前的新时代和新问题。

  我们处在全球化时代中,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借助电脑网络,一个人可以瞬间获悉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事情。今天的信息流动,已经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很多官员招商引资有功,因此而加官晋爵,这首先是因为大量的资本现在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随意流动。

  流动性带来了财富巨额增长与重新分配的机会。但是,因此而沉迷于“大国崛起”梦的人,却是再讽刺不过。流动性有另外一面:如果有人生产了一种有毒的假药,通过全球贸易网络,它的危害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国家的边界现在挡不住这种扩散,所以,全球化带来了一个“风险社会”,人人都生活在不明来源的风险阴影之下。只因为一家工厂的生产环节纰漏,只因为某个质检员刚好是混饭吃的家伙,甚至因为某种不明原因的人为恶意,千里之外万里之外,必将有很多人无辜受害。

  不要说中国的那些“世界工厂”,哪怕是乡镇级的小企业,现在都有可能是全球风险的源头。全球风险会触发全球反弹,风险受害者为了自保,其反应可以是从理性到无理性的任何手段。例如封锁,例如贸易战。这就是全球化与风险社会下的“新政治”。

  郑筱萸身为部级高官,明显缺乏全球意识。他不知道,他头上顶着“安全”两个字,正是全球时代的头号议题,而且首先是发达国家富裕阶层最忧心忡忡的问题。也许他按照“中国国情”想好了为官之道,比如怎样谋政绩的同时谋私利,甚至是东窗事发后的脱身之道。但是他肯定没有想到,中国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相应的监管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全球风险社会中的核心标靶之一。而中国必须面向全球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决心,以避免更为恶劣的后果。他的犯罪后果要在这个背景下来衡量,说得难听一点,他不得不死。

  不妨回忆几年前抗击“非典”的情形。只有“旧政治”思维的官员永远想不通的一点是,公路上一次翻车事故都可能死掉几十人,为什么病死几十人却成了那么大的问题?道理很简单,翻车的危险是不会“流动”的,因此是“地方事件”。但

病毒是传播的,在喷气飞机24小时全球穿梭的时代,个人健康就是全球问题。只要有一个不知名的感染者在不知道什么地方流动,任何有效的防范措施,本质上都是全球性的。

  以同样的逻辑可以说明一个对比。为什么

矿难死人那么多那么惨,有责任的官员竟然可以“无罪”?因为矿难是地方事件,致死的原因不会“流动”,它只是“中国灾难”。不管中国煤最终到了哪里,带血的煤一样烧,烧起来的煤看不见血。然而,药品食品只要有一点不对,它就不能吃,甚至可能致命。如果官员对这种流动的人命风险负有责任,那么在全球性的反压下,就可能丢掉自己的命。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时代包含了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从这里绝对不可以推论说,外国人的人命值钱,所以要我们的官员赔命。真正的教训是,凡是能够形成压力机制的人命,就是值钱的人命。矿难的死亡工人只值20万元吗?只要没有一种手段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压力机制,多少万都不值。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