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林辽源试点看守所巡视制度防逼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02:40  京华时报
吉林辽源试点看守所巡视制度防逼供
吉林辽源试点看守所巡视制度防逼供

  6个月,20个人,32次访谈。2008年,一项旨在遏制刑讯逼供的羁押场所巡视制度,在中国东北小城吉林辽源试点。社会巡视员和在押人员面对面沟通,将“公众力量”引入对看守所羁押情况进行监督。先行的探索,留下细节的经验。今年,试点将在山西晋中和江苏张家港继续推进。在约束人自由的地方,权益和尊重同样被重视和提倡。

  与羁押人员面对面

  惊讶,是李桂芝第一次走进辽源市看守所的最强烈感受。

  “看着挺透亮的。”李桂芝说。高高的围墙、黑暗和暴力,那些曾经借助电影构建的对看守所的神秘想像,一下子被打破了。

  2008年4月3日上午,作为吉林辽源首批羁押巡视员,李桂芝和搭档王龙,生平第一次走进看守所。

  “下来视察”,李桂芝并不陌生,作为辽源市的政协委员,她经常有机会到各个部门考察工作,听取汇报。不过,这一次不同,她要和看守所的在押人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面对面,让李桂芝有些紧张和兴奋。“平常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特别好奇。最想问他们三个问题:受不受虐待?能不能吃饱饭?有了病给不给看?”

  去之前,李桂芝特意穿了正装,“为了表示尊重”。

  在参观了食堂、医务室后,李桂芝在看守所提供的一个30余人的名单里,随意点了一个人的名字。

  之后,一个20岁出头的男青年被带到了访谈室,“看着很莽撞”。

  访谈室不大,只有10平方米左右,墙壁刚刚装修,白得有点耀眼。

  隔着一张蓝色的桌子,三个人面对面坐下,一名检察院的驻所检察员同时在场。

  “我是辽源市004号羁押场所巡视员,来了解你们的权益保障情况,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向我们反映。”李桂芝先做了自我介绍。

  她停顿了一下,没人说话。李桂芝觉得气氛有些拘谨。

  “第一次巡访,怕问错了,不知道该怎么切入。”李桂芝说,尽管培训人员已经事先进行了访谈现场的模拟训练,但临阵还是有点紧张。

  她干脆照着事先发的访问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念。

  “平时饭能不能吃饱?”“能吃饱,早上一碗大米粥,两个馒头,一份小菜。”

  “能洗澡吗?”

  “没有浴室,可以用水管子放水。”

  ……

  问卷问题设计得很细致,小到厕所有没有异味,大到是否进行了提外审、具体的时间和次数、是否被打骂。

  用了近40分钟,三个人才谈完。“总怕问漏了,或者问了不该问的。”李桂芝说。

  这一天,她和王龙一共巡访了3名在押人员,用了两个多小时。

  划定的公众

  李桂芝和王龙的这次巡访,是辽源市将封闭的看守所纳入公众监督的视野改革的第一次实际操练。

  这项发端于英国的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由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们引进中国,并在辽源首次试点。

  20名“公众”巡视员,在2008年3月1日拿到了聘书。他们当中,有7名市人大代表、7名政协委员、6名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他们的职务分别是医院院长、矿业集团书记、社区主任等,属于辽源市的“上层人物”。

  辽源市龙山区南康街社区主任李桂芝,经过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推荐,成为巡视员之一。

  “在巡视员的选择上,我们采取了组织推荐的办法,巡视员的身份,也不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员,而是经过组织推荐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辽源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文生说。王本人和其领导的检察院,是此次辽源试点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这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

  和现有法律的融合,是一个重要原因。

  “看守所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中国的法律没有明确写普通老百姓能不能监督,却规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以监督和视察,我们利用了这个法律规定。制度创新如果不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很难推行。”王文生说。

  巡视员的能力,也是考虑的因素。

  “巡视员还要有一定的访谈能力和法律知识,只带着好奇心来的普通老百姓,未必能真正发现问题。”王文生说。

  为什么采用组织推荐而不是自由报名的方式?

  “这是我们熟悉的一套工作方式,依靠组织,考虑问题更全面,效率也更高。”王文生说,在制度设计时,就没有考虑自由报名的方式,“毕竟我们是试点,考虑要把这个事情进行下去,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难度”。

  代表们的独立性

  由政府机构推选产生的“公众代表”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程序的设计,尽可能让这种独立性得到保障。

  访谈时,要有两名巡视员同时在场,互相监督,还要有一名检察院的驻看守所检察员同时在场,“监督监督者”。

  访谈时间和约谈对象的随机性安排,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我和王龙谈得来,我们自己凑成一个小组,商量好时间,提前一天给办公室打电

  话,一般都能安排。访谈对象是我们根据看守所提供的人员名单,现场挑。有时候,走到一个监舍,看谁合适,我们当场提出要和他谈,也能满足。”李桂芝说,去年一年,她和搭档王龙一共访谈了5次。

  “说实话,也没有特别的办法,更多的是一种对巡视员的信任,依靠他们对这个事情的责任感。”巡视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永江说。

  “去巡视的时候,我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而不是一名院长。”辽源市中医院院长、巡视员王龙说。

  并不是所有巡视员,都对自己的角色有如此的定位。

  在辽源市检察院提供的总结材料中,巡视员们习惯性地用“领导”称呼他们的监督对象——看守所的管理人员,多数人对检察院给予他们这次当巡视员的机会,表达了感谢。

  “如果真的发现了刑讯逼供,您是否敢如实地写在报告上?”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巡视员王龙略停顿了一下。“应该是敢,这没有什么不敢的,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

  “有没有人向您反映刑讯逼供的问题?”

  “刑讯逼供倒是没有,就是有的人说,在进看守所之前,有警官对他推推搡搡的。不过,这些都是很难判断的,推推搡搡也很难避免。”王龙说,最终,他并没把这个情况写在访谈记录上。

    巡视试点课题负责人:争取建真正独立巡视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京华时报特稿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逼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