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杨佳袭警案:警民关系怎样做到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4日15:34  法制与新闻

  本刊记者徐伟/文

  现代社会中,警民关系怎样做到和谐?

  “我始终认为,杨佳并不是一个必然犯罪之人。如果那些因心理障碍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身边能有个懂心理学的人,或者能够让我们这些心理专家提早介入,也许杨佳袭警的血腥场面就不会上演,7月1日,就不会成为警察这个职业最黑色的一天。”

  尽管杨佳袭警案已过去半年,但对于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来说,这种想法持续愈久,就愈加强烈。

  曾准确刻画过多名犯罪分子心理形象的李玫瑾,对于杨佳的评价是“一个有个性却又很无知的人,他选择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很愚蠢”。

  “杨佳选择这种自杀式的杀戮方式,除了让6个无辜的警察家庭饱受丧亲之痛,更让他的母亲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其母亲心灵饱受的煎熬之苦恐怕是他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李玫瑾用责备而惋惜的语气告诉记者。

  事实上,杨佳袭警不仅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击碎了原本幸福而平静的7个家庭,更以一种原始而悲怆的手段击中了公安机关的“软肋”,进而引发一种更深层次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警民关系如何做到和谐?

  悍然袭警,并非双面杨佳的必然选择

  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公安分局,28岁的北京青年杨佳,上演了一幕疯狂的“杀戮游戏”。

  手持一把27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不做任何的铺垫,没有过多的言语,逢警察便砍,砍完一个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砍。刀刀见血,招招致命。几乎同样一种作案手法:用刀对准民警的胸腹部或者颈部动脉猛烈插入,伤者会在30秒内因失血过多而毙命。

  袭警案中的杨佳残忍、暴戾,连砍10名警察,其中死亡6人,重伤4人,用“丧心病狂”、“冷血无情”等词来形容杨佳毫不过分。

  然而,生活中的杨佳却有另外一面,喜欢在网上冲浪,有自己的博客;热爱旅游,时常和“驴友们”跋山涉水,参加户外活动。

  这个80后的28岁青年,与周围的同龄孩子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甚至扔到人群之中,都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双面杨佳,一手炮制了惊天的血案,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

  悍然袭警,难道就是双面杨佳的惟一出路和途径?

  李玫瑾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告诉记者:“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最基本的法则,那就是:人的生命永远是最高的价值!何况每一条生命的背后还牵挂着父母、妻儿的依靠与眷恋,每一个生命的来去都是一个家庭的阴晴圆缺,在任何社会背景下,人类情感都不能允许将生活中的‘是与非’以伤害他人的生命为了断。”

  “而杨佳明显是违背了人类共同认可的这一基本原则,同时,他袭警的作案方式是自杀式的,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有一种杀人类型是自杀式的杀戮。如2007年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主犯赵承熙也是这种类型。”李玫瑾分析说,7月1日的袭警,杨佳压根儿就没想活着出来。如果他仅仅是为了报复,完全可以在砍杀一层的民警后、投掷爆炸或燃烧物后趁乱逃走。而事实是,杨佳一直从1层砍杀到21层,直至被擒拿制服。这种自杀式的杀人其心理原因往往与其日常的生活和心理困扰有关。

  犯罪的心理问题和人的生理问题有许多相似点,人一生中多多少少会生病,同样,人在社会生活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些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发展到严重程度后就会导致自杀或者杀人。在李玫瑾对所有犯罪者的研究体系中,杨佳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类型。

  李玫瑾告诉记者,所有的犯罪者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考量,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四种人。第一类是人格障碍,这种人实施犯罪带有必然性,也就是说,这类人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止一次的犯罪行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人格障碍又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的人格障碍按专业术语就叫反社会人格,这种人从小就有反社会的一面,属于变态人格,这类人在历史上曾有学者称其为“道德白痴”,其核心特征是不能形成正常人的情感反应,永远不可被情感牵制或感化,因而较难教化。湖南常德抢劫大案主犯张君就是此类犯罪的代表人物。

  后天导致的人格障碍又叫社会化导致的人格障碍,这类人要么是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爱的抚养,没人管没人教,从小自生自灭,接近成年时开始实施犯罪,流窜4省作案的杨新海就是典型代表;要么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溺爱长大,娇生惯养,此类人不能吃苦,不愿吃苦,即便有能力也不会约束克制自己,他们往往怂、蔫、奸、坏、懒,大多实施偷盗、强奸猥亵犯罪。

  “很明显,杨佳不属于这类人格障碍,而属于另一类心理障碍。”李玫瑾解释说,与人格障碍相区别的普通心理障碍其犯罪带有偶发性,这类人能够并且一直有正常的生活背景和能力。他们犯罪往往是因生活遭遇了一道坎而无法应对或者应对失败,从而以犯罪的方式去反应。像云南大学生寝室锤杀同学凶手马加爵、陕西血洗道院凶手邱兴华、美国校园枪案凶手赵承熙都属于这类心理障碍。

  “杨佳心理障碍的形成应该与他成长的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李玫瑾进一步分析说,杨佳是独生子女,成长在单亲家庭,缺少父亲榜样式熏陶,母亲的脾气也不太好,生活中杨佳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阳光、舒心,实际上在看似平静、舒缓的外壳之下,包裹着一颗敏感而自卑的心灵。

  “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这是杨佳被抓后,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

  “我很理解杨佳的心情,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李玫瑾认为,“采取袭警来报复警察,来终结自己的青春是愚蠢的,也是令人痛惜的。”

  “要是有个人在身边提醒他,点拨一下他,他可能不至于去杀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杨佳可以去行政复议,可以去行政诉讼,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制造出更多痛苦、包括给自己亲人带来痛苦的不归路。”李玫瑾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法制与新闻

更多关于 杨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