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归热潮还是高价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10:06  南方周末

   回归热潮还是高价盛宴?

  2007年9月,马首现身苏富比香港预展,最后转让价格高达6910万港元。

  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文物的真正目的,就是再高价卖给中国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

  2003年,猪首由澳门“赌王”何鸿燊捐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出面向美国藏家购买,后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于付出的资金数目,传言低于700万港币,但一直未有确证。

  仅在此前一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据其主页介绍,其隶属于由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职责是通过民间渠道,协助政府,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中国。

  从其官方资料来看,从当年购买猪首,到如今兔鼠二首风波,“寻访及促成兽首回归”可称“基金”成立以来贯穿始终的中心任务。

  舆论的广泛传播使得兽首继续升温,“爱国论”和“志在必得”之论甚嚣尘上。剩下的兽首身价倍增。到2007年9月初,马首在苏富比香港预展中现身,起拍价6000万元,比照上回,4年溢价10倍。

  文物背后蕴涵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成为了竞拍下的操控砝码。“人家是看到你一定要买,甚至志在必得,然后价格就高了。”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受访时认为,“一些人或者个别组织的爱国情怀被利用后,价格不断抬高,要赚中国人的钱。”

  在反对拍卖的巨大舆论压力下,经过台湾寒舍公司现任董事长王定乾以及苏富比的斡旋,最后持有者同意转让,价格却破天荒达到6910万港元。

  “拍卖圆明园到底是谁的狂欢节?”吴树是“阴谋论”的强烈支持者。在他看来,高价炒作以兽首为代表的流失文物是牟利再好不过的切入口。晚清以来,中国的屈辱史和贫穷史给了炒家以明确的暗示,这是中国人在大崛起前夜的最佳情绪主题词。以这些文物作为切入口,对方对这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掠财之战乐见其成。

  寒舍董事长王定乾对此这样看待:“这个事情不是持有者炒的,也不是拍卖行炒的,这个事情反而是我们不相干的人自己在媒体上炒出来。”

  王定乾在商言商,认为价格并非不合理:“艺术市场有成交,只要是真的,没作弊,就是市场的价钱。”

  即使是收藏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天价让人在感情上太难以接受了”。有收藏者直言:“现在中国文物的绝大多数买家是中国人,而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的文物真正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很多外国的古董经纪人,经常的说辞就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

  这样的论调,“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惟一想重复强调的就是国人不要上他们当。”吴树说。

   谁接最后一棒

  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而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

  2008年10月22日,“国宝工程·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获得消息,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将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而这一次,每尊预估价为800万-1000万欧元,国人情绪再次被调动,兽首大戏再次一幕一幕拉开。

  国内各界一如既往反对佳士得此番拍卖,甚至有关方组织“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另有总部在法国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向巴黎大审法院提出紧急中止拍卖申请;前述基金并通过关系希望与佳士得和持有人沟通后寻求一种“非拍卖的方式”。和以往一样,上述行为均未能阻止拍卖的继续进行。

  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而据一项公开数据,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

  而这20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收藏市场却在这种氛围中愈发壮观,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已高达7000万人。

  而据吴树对国内江浙、山西一带富豪的观察,他们的收藏“90%以上都是为了挣钱,像炒股炒房一样的”。“绝大多数人是要赔本的。”吴树认为。“这完全就是挣钱效应。在这个漩涡里人是不清醒的。这主题词就两个,一个是爱国,一个是爱钱。西方的商人掌握住了这点,就让你们这两个都得到满足吧。”

  2006年10月7日,一个截至当时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最高纪录被创下。内地收藏家蔡铭超在香港以1.166亿的价格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竞拍成功。当时人们并没有将目光过多投向这位商人。

  而当此次佳士得拍卖,两尊兽首均拍出1400万欧元的天价,国内众说纷纭不知买家为谁时,3月2日,蔡铭超亮相。他说:“我也只是尽了责任,这个款不能付。”

  此前寂寂无名的厦门商人蔡铭超,突然涌到了风口浪尖,一时举国皆知,将这场狂欢大戏推向高潮。

   兽首“回归”,我们失去了什么?

  “市场价格取代了文物的基本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什么,美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

  迎接蔡铭超的,除了赞赏,也不乏质疑之声。人们怀疑他的动机,他坚持这是一种“技术性流拍”。

  连带着,为蔡召开发布会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被质疑。该基金干事牛宪锋受访时曾说,“我们算是帮忙,用我们的平台帮他把消息发布出去。”

  作为蔡铭超的好友,王定乾则在3月4日致函佳士得,希望“在兼顾情、理、法的考量下,我们呼吁佳士得公司最终扮演好拍卖人中介的角色,让此一事件能圆满落幕”。

  国家文物局则针对佳士得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审核佳士得申报进出境文物,但“仅限于对佳士得提交的文物进出境申请行为,这并不会影响被劫掠文物回归中国”。

  吴树最近则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回购和收藏狂潮中,我们得到了什么?

  迄今为止已知下落的七尊兽首中,五尊被购回,剩下的两尊,尚未有处理结果。

  经济学中有术语“赢者的诅咒”,是指,在拍卖市场中,就算投标者们对标的价值的估计都是合理的,夺标者也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遭受损失。

  “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在这样一个全民性的大收藏中,是得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反正我目前觉得是失去的更多。现在是用市场价格取代了文物的基本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什么,从审美的角度,美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

  “连台湾有些出版界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问我说,假如这个市场黯淡下去是不是对保护中国的文物有好处?市场的假繁荣的后面失去的是我们真正的国宝。捞回来的很多都不是国宝。”吴树真正忧心忡忡的是,“我们现在是用买西瓜的价格把芝麻买回来了,然后再用卖芝麻的价格把西瓜卖出去了,走私嘛。真正的国宝在大量地每天地往外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圆明园兽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