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中清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要防范过度医疗,患者自己也并非无可作为。根据数年来代理受害患方维权案件的体验和认知,笔者认为,患者可从以下几点予以把握:
1。对利益驱动的行医形势要有清醒的判断
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干部、老职工患者,凭借自己一生所积累的教养和经验,认为“国家”的医院绝对不会有侵害病人的机制。在这方面,患者还真得冷静地面对前些年许多公有医疗机构卖归商人(包括科室承包)用来营利所造就的现实。
江苏一位医生接受不了商人“院长”制定的“好医生准则”,跳槽出供职的人民医院,帮助受害患者维权。这位医生找到我,把商人院长的“好医生准则”复述给我:“什么是好医生、好员工呢?病人来了,简单一副廉价药就给他治好病让他走掉,造成医院无利可赚,绝不是我们的好医生、好员工;病人来了,能够发挥聪明才智,让病人微笑着把他的钱掏光,才是我们的好医生、好员工!”
许多老干部、老职工到医院咨询、看病,受到“热情”对待,医生主动介绍新医疗设备、新科技,并建议手术,往往不是因为病情需要,而是因为这些老人所享受的医保待遇以及单位的报销待遇。在无良医生的眼里,他们享受的待遇就是“唐僧肉”。
新疆中航油公司一位老职工就是这样被建议手术而夭亡的。西安一位厅级老干部也是这样被建议手术,而使隐含的原发疾病失去控制,煎熬4年后去世。
不过,光是对这些老干部、老职工下手还算是有恻隐之心的。许多医生明知患者属于自费治疗,明知患者一贫如洗,还要迫使患者及其亲属举债医疗。
所以,防范过度医疗,患者首先要从思想上放弃关于“国家医院”、“国家保障”的惯性思维,认识到片面市场化的“医改”所造成的行医逐利化的现实,认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可能被置于“唐僧”位置的弱势处境。
2。对医疗的侵袭性和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有所认识
是药三分毒。西医西药尤其如此。无论打针吃药、放射性检查,对机体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老年患者可能一辈子少有染疾,以为自己“身体很好”。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没有表现出来的抵抗力、耐受力方面的减弱,在外来的不正常的医药医疗侵害下会马上显现出来,并且可能成为结束生命的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之一。
山东有一位老太太,向来身体很好,到牙科诊所镶牙,却被不良医生建议拔牙。这个拔牙并不是老人需要的,当然是过度医疗。拔牙前又没有检查老人的抗感染能力,没有评估老人身体耐受手术能力,结果拔牙导致败血症,又加上其他医疗过错,最终导致老人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3。有创治疗前,可多询问医生,多请专家医生会诊
笔者在这里说的“多询问医生”,并不是“货比三家”的意思,而是建议患者多问问当诊医生,治你的病是不是他的擅长。
西安有位患者所得的本是血液内科的病,却被相识的神经内科医生“热情”留住,并被建议到外科切脾。切脾后,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失去了控制,才知道原本不该切脾。医院事后承认:“如果术前诊断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当然不能切脾”。如果当初老人问清楚应该先到哪个科室治疗,或者术前请血液内科的专家会诊,这一过度手术造成的悲剧完全能够避免。
天津有位老人被内分泌科收住入院,治疗中出现心梗迹象,该科医生既没有及时将老人转到心内科,也没有针对心梗治疗,并误诊为脑梗,还予以了过度补糖、过度补钾等过度治疗,同时没有及时检查和监测心功能,结果造成老人死亡。该科医生如果及时将老人转科,这一过度医疗造成的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
4。防止过度医疗,也可以从抵制缩水医疗入手
前文提到的三例过度手术,在手术前都存在缩水检查。这里的缩水检查,是指术前本该做的检查而被忽略。
其中,新疆中航油公司那位老职工本身曾做过两次冠脉支架植入术,并患有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在本次被建议胆囊息肉切除手术之前,没有专项检查评估心脏耐受手术的能力,结果发生悲剧。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利益驱动。因为医生不是为了挣检查的钱,而是为了挣手术的钱。笔者曾经问自己的专家顾问:“你们医生同行为什么总是不做详细检查就建议手术?”专家说:“那些医生看到能够做手术的病人就手痒!”
这个“手痒”,当然有“显身手”、“练活儿”的机理,但是,不可否认,也有赚钱的机理。因此,作为患者,要擅于拒绝缩水检查的手术。
扬州有一位10岁女孩因间歇性呕吐一个月到医院,要求详细做各项检查。结果被医院安排住院挂水,来“慢慢观察”。十余个小时后,女孩需要脱水的脑病因被反方向补水而恶化,最终死亡。这里的过度挂水同样伴随着缩水检查。
广东江门某医疗机构对一贵州中年农民工输液,输入头孢类药物,连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都没有过问,造成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死亡。这一滥用抗生素的过度医疗案件同时反映的是缩水问诊。针对这样的医生,患者可用主动提示的方式拒绝盲目输液。
5。慎用抗生素
在所有过度医疗的现象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我国最普遍。在过度手术的案件中,为了挽回盲目手术所造成的抵抗力方面的创伤,医生往往滥用抗生素来“抗”感染。可是,抗生素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所需的有益菌。形象地说,抗生素会把敌人和友军一起消灭。
滥用抗生素的表现,有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的种类、单位时间内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等等。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的种类,意味着某种抗生素使用后效果还没有显现就被换掉。使用抗生素种类过多也会使患者出现耐药,导致菌群失调,从而损害机体的免疫力。
抵制抗生素也是患者可以采取的防范过度用药的措施之一。同时,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存好“每日费用清单”。这个清单是医院用药情况的客观凭证,可以用来准确计算用药数量。
6。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需要签字的知情书
重庆一女孩因乙肝到医院求治,某知名专家医生明知女孩做过肾移植手术,却建议她服用拉米夫定片(商品名贺普丁),导致乙肝病毒反而失控。然而,此类患者不得服用此药是该知名专家医生自己参与达成的全国共识,药品说明书中也标明了“没有证据支持该药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该医生让女孩服用拉米夫定片,涉嫌非法实验。因为,检查早已证明用药无效,该医生继续让她服用此药,放任对女孩的伤害后果扩大,又由于后来在停用该药方面也违反常规,终致女孩死亡。
可是,如果女孩及其亲属能够阅读药品说明书,及时向医生提出质疑,而不是盲目相信其权威,就可以避免这一过度用药导致的悲剧。
另外,很多有创治疗措施在实施前都要书面告知,并需要患方签字。书面告知,尤其是采取勾选方式告知的事项,都是常见的风险。仔细阅读,谨慎选择医生建议的有创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要求先抄取部分告知事项,回家同亲属商量后再签署,都不为过。
7。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我国医疗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衡。但是,一般疾病的患者过多拥挤到大城市大医院,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大医院由于患者多医生忙转不开,容易依赖仪器检查,导致过度检查的问题出现。地方上的小医院病员少,医生的作用反而没有被充分发挥。
医学既是经典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经验科学。一般疾病的患者如果能多到当地医院就诊,多利用医生的诊治经验,让医生重新用起听诊器,则可充分发挥医生的作用,减少过度检查。保存好门诊病历等资料,尽量到固定的医疗机构就医,也可以促使医生尽快了解患者过往病史,克服因表达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重复检查。
作为医疗纠纷专业律师,笔者最后还要建议,患者发现过度医疗时,应及时为自己维权,及时指出和纠正过度医疗的错误。
(本文作者为“医疗纠纷律师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