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海”“失水”,海南渔民生存堪忧
出海打不到鱼是常有的事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已全面衰退了,只有北部湾、西沙、南沙等深海海域还有较为充裕的渔业资源,近十年来,社会经济增长迅速,但南海渔民的生活改善得不多,甚至有些省区渔民年均收入还出现负增长。”南海区渔政局负责人称。
收入负增长之痛
炫目的阳光刺破阴云照在三亚港码头上。几百米长的码头,有一两百米被一字排开的渔具修补队伍所占据。
“你们的渔船是去哪里捕鱼啊?”
“在北部湾一带。”
“你们要经常修补渔具吗?”
“几天前刚出海,每次出海回来就要修补渔网、渔具。”
又瘦又黑的湛江遂溪渔民老刘42岁,干巴的额头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他指着旁边的一艘高大的黑漆渔船说,这些渔具都是他们老板船上的。老刘祖辈也是渔民出身,近些年小渔船不好谋生,他不得不告别家乡来到海南,当了港澳流动渔船的雇工,一月工资约为2000元,“一年两三万元,生活过得还不错嘛!”“一家老小都要养,压力大哪!”
渔船老板李三水是个香港人,他一见到记者就诉苦,从年轻时开始就做渔船,原来是做一条小渔船,赚的钱还算不少,现在虽说有了一艘大船,在三亚港上还算是“威水”的,可是做起来却觉得吃力多了。
“柴油费用太贵了,去年高峰时期几乎占了出海成本的一半以上,现在虽然回落了,还是占到三四成,况且港澳渔民在柴油补贴上跟内地渔民不一样,要为我们呼吁啊!”他说。
“我刚刚听说国家已出台港澳渔民柴油补贴方案了啊,补贴标准跟内地渔民一样呢!”我将这一刚听到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他。
他将信将疑地说,怎还没听到,如果真的有就好了。
海南三亚港是濒临南海的渔港,每当休渔时节,上千艘渔船停靠在这里。海南的另外一些沿海地区如文昌、琼海同样是南海渔民停靠地,南海区渔政局管辖下的广东、海南的渔船、来自港澳的流动渔船,还有外省一些非法流入的渔船,常常停靠在这几个港口,到北部湾、西沙海域捕捞打鱼,琼海当地一些渔民几十年前起就主要在南沙一带生产。另外广西北海港也停靠了不少到北部湾生产的南海渔船。
“每年大约总收入三四十万元,但要养六七个雇工,每个两三万元,要支付大笔柴油费用,买渔网渔具的钱算也算不清,你说赚了没赚。”李三水抱怨。
其实港澳流动渔民还算是不错,至少渔船在外形上已胜人一筹。广东、广西、海南等内地渔船大多马力小,样子老旧,设备差,船舱里拥挤不堪,而这就是他们财产的全部,海上作业风险大,一旦遇到强台风等不可抗拒的灾害,很可能船毁人亡。
由南海区渔政局和广东省海洋大学等共同承担的课题《南海沿海捕捞渔民基本问题研究》显示,1996年至2007年,海南渔民收入年均增长则出现负值,为-1.2%。
传统渔场渔汛消失已多年
如果说生活环境的窘迫,渔民已经习惯,还能继续忍受的话,“失水”、“失海”以及南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就只能让渔民感到无奈。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生效,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在世界范围实行。2000年、2001年、2004年,《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尤其是最后一个协定,南海约1.5万艘大中渔船被迫撤出原来传统的作业渔场。作业面积压缩了5成,受影响捕捞渔民达数万人。
“一些沿海地区为了发展临海产业,纷纷向海洋要土地,填海造地速度明显加快。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围填海渔业补偿制度,近年来沿海各地渔民因围海填海工程“失海”、“失水”而得不到应有补偿的案件时有发生。”南海区渔政局负责人说,农民土地有法律保障,但渔民却没有哪一块水域滩涂是属于自己的,在南海捕捞,受到外来侵渔活动滋扰并不少见。
311船巡航中途抛锚三亚港附近海域避风的日子里,每逢傍晚,南海渔船就三三两两甚至十多艘船一起结队出海了。出海能否有收获,要看老天爷脸色。
“20年前在大海里捕鱼没有打不到鱼的,但如今出海打不到鱼是常有的事,运气差就空手而归。”在南海捕捞的一名老渔民说。
《南海沿海捕捞渔民基本问题研究》指出,近年南海渔获物中,主要传统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有的鱼类几近绝迹。
“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深海海域虽还有不少渔业资源,但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外籍渔船的毁灭性侵渔行为等都大大破坏了南海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渔业资源减少。南海传统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一位在南海巡航执法多年的老渔政人员,说起南海海域渔业资源的大衰退时,难掩遗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渔民,离开了海他们还能做什么呢?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北部湾划界以及南海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等原因,为更好地养护南海渔业资源、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数以万计的南海渔民不得不离开海洋,在渔业部门的号召和安排下转产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