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安置房事件折射当地拆迁潜规则:好房卖官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02:03  大众网-齐鲁晚报
视频:温州确认官员低价购安置房名单真实性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温州“官员购房”事件,仿佛一只霉透了的桃子,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轻轻戳它一下,它都会露出“黑馅儿”——政府信息不公开、官员权力寻租、官员与民夺利、暴露拆迁潜规则、涉嫌交易型受贿……

  可以说,官员们的这次集体行动,使“购房事件”成了一个标本。无论该事件的真正背景如何,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来解读这个标本。

  “新价格成了‘烫手山芋’”

  定高了,大家会发现“暂定价”太低;定低了,又难免招来非议

  4月12日,温州市鹿城区莲花大厦,淡金色的高楼反射着温柔的光,小区气氛一片安详。   

  4月13日,温州市公布处理意见:对以“暂定价”出售的有关房源,逐套按当时市场价进行评估并审定。其中,就包括莲花大厦的部分房产。

  “审定新价格,现在成了‘烫手山芋’”,该小区一位安置户说,价格定高了,大家会发现“暂定价”太低,说明当时预留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定低了,又难免招来非议。

  而对涉事房主来说,手中的房产,已经成了他们烦恼的源头。

  4月11日和4月13日,本报记者两次致电温州一位涉事官员,第一次对方称“你打错了!”第二次,对方说:“我已经退休了!你们别再拿这事烦我了!”

  而另一位涉事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就是信任他们才买的房子,我现在也一肚子委屈!”

  比核定价格和处理房产更挠头的,是如何处理违规销售这些房产的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相关人员,以及购买了这些房产的官员们——指挥部的好几任领导已经调离甚至外逃了;买房官员,究竟是涉嫌“交易型”受贿,还是补上差价就此了事,各方仍在争论不已……

  “评估审定后下步如何处理,市里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商讨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温州市委官员表示。

  “10楼以上的都没了!”

  随着户主身份“重要性”降低,“差楼层”的比例在攀升

  众所周知,高层楼房,楼层越高越金贵。

  但是,4月13日,莲花大厦一位安置户告诉记者,他是通过“摸文”(即抓阄)拿到房子的,虽然对户型非常满意,但令人惊奇的是,供他们“摸文”的房子,“10楼以上的好楼层都没了!”

  记者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了购买者名单,发现其中果然有玄机——

  第一部分户主:“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购买了66套房产,其中,10楼以下(不包括10楼)的,只有5户,占总数的约7.6%;

  第二部分户主: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人员内购了49套房产,10楼以下(不包括10楼)的,有10户,占总数的约20%;

  第三部分户主:“得月花园超计划购买”部分,总共28套房产,10楼以下(不包括10楼)的,有13户,占总数的约50%。

  而这三部分的户主,第一部分以官员为主,第二部分是旧城改建指挥部内部人,第三部分以企业人员为主。

  随着户主身份“重要性”降低,“差楼层”的比例在攀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房产,只有5套低于楼层低于10楼,而且无一例外都是8楼和9楼!

  “这个很好理解,人家有权嘛!”温州一位出租车司机很无奈。

  但是,官员们抢走的,又何止好楼层?

  “这个说法太囫囵了吧?”

  有人定向投放房源信息,为官员夺利铺平道路

  “他们发财了!”在记者赶赴温州的长途汽车上,温州一位市民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资处金佩静处长说,当时的“暂定价”是8000元/平方米,“跟当时的市场价差不多”。

  而据记者调查,2004年到2005年间,温州房市已经完成了一轮突飞猛进的涨势。据《温州市都市报》2005年1月的数据,2005年年初,温州市区住宅最高房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2万元;涉事的得月花园、莲花大厦等,均价也在万元以上。

  “差不多?这个说法太囫囵了吧?”记者一位从事房地产的朋友质疑。

  他说,大家都知道,买新房,有熟人才能拿到1个或者2个点的折扣,如果有5个点的折扣,购房户会趋之若鹜。保守估计,从10000元/平方米到8000元/平方米,折扣达到20%。

  “这样的力度,在市场上无法想象!”这位朋友说。

  有关人员获得的利益,还不止低价拿到房子。从当时的8000元/平方米,到如今的20000元/平方米,官员们的房产增值额动辄就是一二百万元。最大的一处房产,面积是329.3平方米,粗略估计,这处房产增值近400万元。

  针对这样的算法,金佩静对本报记者说:“把现在的房价,套到当时的房价进行对比,这不是实事求是”。一位涉事官员还对记者说,当时买入房子,也是有风险的,凡是投资都有风险。

  “温州很小,消息传得很快,你有钱你也可以来买房子!”金佩静对记者说。他还说,从2007年以后,相关房产的销售才公开在网上进行。金佩静同时承认,没有通过公开渠道向外界正式发布房源信息。

  “但是普通老百姓,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何况获利?”来自杭州的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分析:“关键是他们抢占了普通百姓的获利机会!” 

  而北京大学王锡锌教授指出,有人故意控制了房源信息,并定向投放相关信息,为官员夺利铺平了道路。

  官员通过房产交易获利,无形之中推高了温州的房价。

  “这些官员,怎么可能盼望房价降下来,让自己的资产缩水呢?”一位温州市民说。

  “就是为了开绿灯嘛!”

  好房子卖给官员,是当地拆迁潜规则

  好房子,以及获利的机会,为什么要给“工作联系部门”人员?为什么要给官员?

  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就是为了开绿灯嘛!这是潜规则!”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此一来,工程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方便。

  一处房产项目,就是社会关系的浓缩。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对记者说,从拿地、拆迁、挖地基开始建设,到最后把房子卖给消费者,要跟许多方面打交道,谁都惹不起。他举例说,有一次挖地基,遇到了岩石,在放炮炸石头的时候被人投诉,结果因为爆破物使用不规范而停工两天,而每天的人工、机械等费用,不干活也得支付两三万。

  温州“工作联系部门”人员来自:公安、检察院、纪委、司法局甚至安全局,以及工商、国土、执法、环保、房管、建设……为什么要把房子给他们?金佩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没有直接回应,却打了个比喻:“你比如你开个小店,工商、税务的,哪个部门你不得打交道啊!”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说,温州市鹿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介绍,杨湘洪曾在一些场合公开说,现在的社会是人情社会,在任用干部方面,一半用人才,一半提篮儿(温州方言,其意为:拉关系、开后门)。杨湘洪以他的这套理论行走官场,很快与辖区内的一些大老板成了好朋友”。

  “哪来那么多现款买房子?”

  公众希冀财产公示能堵住漏洞

  此次事件发生后,不少温州市民质疑,8000元/平方米,面积动辄两三百平方米,“他们哪来那么多现款买房子?”

  一位涉事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卖了原来的经济适用房才买了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照顾母亲方便些。”但是,更多的官员拒绝了记者的追问。

  在温州论坛里,不少网民说,如果官员财产公示,即使是仅仅公布房产情况,也能避免此次事件的发生。

  有专家分析说,更关键的,是要形成一套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源头和流程的监管。假如整个安置房的建设、规划以及房源等信息是对外公开的,即使你这些政府部门可以一路开绿灯,老百姓也不干,其实网络曝光所产生的巨大反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要真正能够把信息集中起来,在流程中就能监管,这种监管其实也是保护他们。

  补上差价就行了?

  有人称,温州购房官员涉嫌受贿

  4月11日,金佩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事情不存在违法违纪,只要补上差价就行了。”

  此种说法招来大片质疑,甚至有人称,温州购房官员涉嫌受贿。

  记者了解到,2007年,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十种新的受贿形式,其中谈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向请托人买房,并且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论。”

  另外,新华社3月23日发布的消息称,浙江省兰溪市粮食局原局长徐有芝在位时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房、接受请托人旅游等方式收钱,退休后被依法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此案是浙江省首例适用“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房构成受贿犯罪被判处的案件。

  记者咨询多位法律界人士,有人称,在这个事件中,“向请托人买房,并且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环节不好认定,“假如真的成为案件的话,这个案子挺缠手”

  “在温州,指挥部多得很”

  有人借指挥部之便参与利益分配

  4月11日,温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温州,指挥部多得很”。他说,多年前温州市区就开启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并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建设指挥部”,其中有3个规模较大,分别为涉及此事的旧城改建指挥部以及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和安居工程指挥部,都隶属温州市政府。

  此外,各种小型的指挥部数量更多,经常是一个工程就成立一个指挥部。这些各色“建设指挥部”后来成了腐败高发区域,已有许多问题官员落马。外逃的“两杨”(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和原温州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与这些“指挥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透露,杨湘洪担任鹿城区区委书记期间,最大动作就是旧城改造,而中心区、旧城、安居三大指挥部的重要项目都位于鹿城区。杨湘洪的出逃,也是受他的好友、温州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原工程处处长周和进被抓而引发的。

  先于杨湘洪外逃的杨秀珠曾任温州旧房改造指挥部负责人。而杨秀珠出逃前,也曾极力推荐一位部下出任温州市安居工程指挥部副指挥职务。

  另外,在温州市纪委通报的“杨秀珠系列腐败案”名单中涉及的吴长柳,更是历任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副指挥,温州市中心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党组书记等职务。

  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在温州,有人借指挥部之便,“参与利益分配”。

  本报记者在比对“2007年销售价格未批房源工作联系部门有关人员购买情况清单”时发现,一位名为“郑庆喜”的来自“安居指挥部”的人员,取得了莲花大厦B座3003面积达268.8的房产,在被曝光的房产中,这个面积排名第六。

    本报记者 刘国林 鲁超国 温州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温州 安置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