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失地农民的出路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11:49  新京报
失地农民的出路探索
4月19日,绵阳永兴板房区内,有居民在水泥地的空隙间种菜。本报记者 韩萌 摄

失地农民的出路探索
4月18日,擂鼓镇河道村,87岁的邓老太太从山上砍柴回来。本报记者 韩萌 摄

  耕地灭失17万亩,约20万人失去耕地、宅基地或林地———大地震影响着生之根本。

  在国家耕地红线的铁律下,四川省需要投入70多亿元用于整理和复垦毁损耕地,才能实现耕地面积与震前大致相当。这一巨额预算,目前尚有巨大缺口。

  更为严峻的是,耕地灭失暂时难以恢复,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出路何在?

  有的地方政府开始培训失地农民,希望让他们转型其他行业。而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耘的农民,尚还沉浸在故土难离和震后的恐惧情绪中,培训后就业局面并不乐观。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得不动员失地农民回到原地,复耕复垦。

  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是四川省各级政府灾后重建面临的首要难题。

  □本报记者 褚朝新 四川报道

  失地农民的出路探索

  4月12日,什邡红白镇板房办公区公示栏上,“灾后重建进度”,木瓜坪村对应的还是一片空白。

  午饭时,谢恩金喝了点酒。问起重建的事,他红着脸大声说,还不晓得我们的房子几时能开工。

  其他的村,有的房子已竣工。他有些着急。

  328户、有户口的858人———全村逃出来的人数。地震中,86名乡亲和全村的土地以及房屋都被埋在了山里。

  作为村支书,800多人的出路问题,让谢恩金很焦虑。

  来自四川省相关部门的信息,地震让四川20余万人土地受损,其中4.1万人完全失地。

  当失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最为紧迫的,便是谋生之路。

  现状

  整个村子失地

  4月5日,午时。

  木瓜坪村6组村民王英正在炒野菜。野菜在锅里翻炒后晾晒,晒干了可以做汤或炒菜。

  “掐了一点就不许掐了。”53岁的王英一边翻炒,一边小声抱怨。

  一个小时前,她去附近猕猴桃园摘了一些野菜。

  说是野菜,其实是园主养着作肥料的草。看到王英摘,园主不高兴,撵她走。

  地震前,王英家里生活其实过得去,不至于去摘野菜和被人撵。

  当时家里一共约3亩地,大部分种了药材和木瓜,也种有玉米。每年,能挖五六分地的黄连,收入四五千元。

  2005年,她家还入了村办电站1万元的股,每年底能分几百元钱的红利。农闲时,丈夫罗海全和儿子罗均广还能打打工赚些钱。

  三年前,家里还新盖起了3间砖房。

  交通不便,一家三口自己背砖背水泥,“农闲就用背篓背砖,一天背个几百块,背了5年。”

  新房盖成,儿子罗均广娶了媳妇。

  就这样,没有多富裕,日子也还过得踏实。

  一切在地震中尽失。

  逃出山后,吃穿用都得花钱买。王英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照顾,开始那段日子没法想象。

  地没了,房子没了,以后的日子怎么打理,王英还没理出个头绪。

  事实上,因有矿产、土地、森林以及旅游资源,木瓜坪村和红白镇人在震前的日子,多数过得比王英丰足。

  地震后,他们一样一无所有了。

  3月31日,红白镇党委书记陈玉堂说,红白镇的耕地,地震中灭失了60%。通过复垦,最多能恢复70%,还有30%完全灭失了。

  按规划,木瓜坪村必须全部异地重建。

  新的木瓜坪村要建在原红白村的土地上。但必须要等红白村把房子建好从板房搬走后,才能腾出地方,让木瓜坪的人修房。

  在房子的问题上,除了“建在哪里”的问题外,建房资金也让木瓜坪人犯难。

  “村里也就30%的人有钱建房,剩下的都有困难。”3月28日,村民张永会说。

  村民罗均广说,4组的12户人家里,地震后只有4户没吃低保了。而这4户里,还包括他们家这样的困难户。

  探索

  外出打工的尝试

  4月5日,木瓜坪村的麻将室里坐满了人。

  麻将房设在两间板房里,每间3个自动麻将桌。碰上周末,6桌全满了。

  说起打麻将,镇委书记陈玉堂说,曾三令五申不让打,但没有效果。

  “不打麻将,你给我们找活路嘛。”村民们往往这样跟陈玉堂说。

  给失地农民找活路,镇里和市里,一直在想办法。

  3月31日,木瓜坪村村部的板房里,堆放着一沓还没发下去的劳动培训证书。

  村副主任魏守蓉说,这批培训的都是家政服务。

  地震后3个多月,什邡就开始组织适龄灾民参加劳动培训,并往外输出劳力。

  47岁的6组村民李成明,是第一批被组织外出务工的人。不过他的打工生涯只持续了13天。

  “是广州的一家鞋厂。去之前,说每个月工资是1800元,去了之后变成了900元。”听说每月只有900元,几个年轻人当即就买了回什邡的票。

  “租房、吃饭、坐车,自己开销是够了,但哪里有钱往家里寄啊?”李成明说,自己不能不顾家里的妻子,坚持干了13天,也回了什邡。

  有村民说,其实不仅是工资低的问题,他们从来没离开过家乡,突然去异地打工,难以适应。

  木瓜坪村委委员谢本林说,根据上面的安排,陆陆续续组织了上百名村民外出务工,但大多数人,没过几天就回了村里。目前在外打工的只有一二十人。

  红白镇党委书记陈玉堂说,有的村民还没等送他们去打工的干部返回,就已跑回家了。

  出路

  修好房再寻生计

  27岁的罗均广,也试过在附近援建的工地上找活干。

  灾后重建,当地大量的工程要开展,也需要大量的工人。

  不过,老板不要他,“你是灾民,受了惊的,好好休息吧”。

  “不是我们灾民懒,是人家不要我们。”罗均广说。

  陈玉堂认为,施工老板不要村民的真实原因,是当地人不好管理。“村民们在家门口干活,家里一有点事就不去工地,这样影响工期。”陈玉堂说灾后重建工期很紧。

  不过,对于不要当地人

  做工,一名接受采访的北京某公司负责人表达的,是对灾民心理状态的担忧。他说,怕他们不稳定的情绪出现在工作中,带来问题。

  如今,罗均广偶尔进山看管一下地震后残存的药材。大多数时间,他在家带孩子。

  至于以后怎么办,他说等房建好了,“再看看怎么办吧”。

  完全失去土地和家园的木瓜坪人,多数人认为得先有家了,再解决生路。

  村干部比村民要着急。找不到好的出路,村支书谢恩金组织村民回村伐树。地震损坏了很多林木,伐出来部分可以卖掉,部分可以留着修房子的时候用。

  虽然上级部门已明确木瓜坪要异地重建,但谢恩金还是希望能带领村民回到故土。

  “规划的是,我们要住在红白镇。但生产还是得回去啊,把有些地恢复过来。”谢恩金说。

  试验

  让农民变居民

  红白镇党委书记陈玉堂说,为安置木瓜坪村民,征用了红白村的耕地,用作木瓜坪村的宅基地。

  红白村是红白镇政府所在地,全村600多口人基本都是农业户口。地震前,他们临街而居,大多数人做点小买卖。

  红白村支书陈道镛介绍,村里原有承包地128亩,自留地45亩,部分村小组还有些机动留地,共有190多亩地。

  灾后重建,这些地全部被政府征用了。除部分重建红白镇公共设施外,相当一部分土地用于给木瓜坪修建永久性住房。

  也就是,红白村的人也全部失去了土地。

  对于失地的红白村,什邡市的政策是,给全体村民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并将红白村全部村民改为城镇户口。红白村人男满60岁、女满50岁后,就可领取养老金了。

  2008年底,已有150名适龄的红白村人开始领取352元/月的养老金。2009年,涨到462元/月。

  红白村也就从此消失了,成为城镇的一部分。

  红白村的住房,将沿红白镇的新街修建,各家都将有门面房。

  “愿意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的,可以出租门面房。”陈玉堂说,目前红白村情况很稳定。

  同样是失地,红白村变成了城镇户口,这让木瓜坪人议论纷纷。

  村民张永会有些不理解,向当村干部的丈夫谢本林唠叨:“为什么不给我们也转户口呢?”

  “是我们占了人家的地,凭什么我们也转户口啊?”谢本林瞪她一眼。

  前方

  土地“复活”的压力

  2009年4月10日,在木瓜坪人茫然中闲聊的中午时分,37公里外,什邡市国土资源局会议室里,还在开会。

  “灾后重建,国土部门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局长程家奎说,会最多的时候,市里一个上午有4个会点名要他去。

  耕地的恢复任务,迫在眉睫。

  程家奎手里的数据是,什邡市受灾耕地98313亩,因灾灭失的耕地有7000多亩,失地3315户近万人。

  程家奎作为国土局长,很清楚国家的土地政策,失去的耕地必须尽量恢复。复垦,成为恢复耕地的主要措施。

  程家奎说,受损耕地恢复难度相当大。而次生灾害仍在不断发生,只有等到地质灾害治理好了,才能开始耕地的整理恢复。

  “马上又到了雨水季节,次生灾害会不断增加。治理次生灾害,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程家奎说,有些次生灾害的治理,动辄需要上百万元。“这笔钱,完全靠地方政府,是拿不出来的。”

  在红白镇,镇委书记陈玉堂接到的任务是,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全镇受损耕地的整理和旧宅基地复垦任务。

  红白镇3月3日出台复垦政策,什邡市拨给红白镇368万元,专项用于损毁耕地的整理和复垦。

  根据复垦政策,部分土地让农户自行复垦,给一定的资金补助。对于集中的、规模大的、受损严重的耕地,镇里负责组织人复垦。

  什邡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程家奎说,目前各镇都还在统计丈量能够复垦的土地面积,全市的复垦工作尚在准备阶段。

  在反复计算和调整后,程家奎得出的结论是,经过几年的复垦恢复工作,什邡市耕地的总体面积能够和震前保持平衡,但部分山区乡镇的土地,无法回到震前水平。

  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唐明介绍,大地震中,四川耕地受损约167.8万亩,其中约17万亩的土地灭失,受影响的人口约为20万。

  唐明介绍,为让受损的耕地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四川省已出台了政府复垦规划,目前业已展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