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尤努斯创办了一家乡村银行,专门为穷人提供低息小额贷款,“尊严就是穷人们的担保”。至今,贷款总量超过60亿美元,帮助600万人脱贫。2007年,尤努斯在北大演讲,何志毅坐在第一排。
59岁的村主任王昌全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我保证,我们的还款率能达到99%,而且不用十年,五年就能还清。”
6月末,四川的补助办法已出台。根据受灾家庭人数,补助1.6万—2.2万。银行贷款额1万-3万。加上之前几次摸底调查,何推出了更为详尽的“一帮一”计划:按每户建100平方米房子,每平方米800元算,需要8万元。政府贷款、银行贷款、企业或个人借款、村民各出两万。根据自筹资金多少,决定建筑面积和借款金额:60平方米借1万,90-120平方米1.5万,120平方米以上2万。
7月15日,这个计划第一次以重建方案的形式出现在方碑村重建指挥部的墙上,落款:方碑村村委会,黄土镇镇政府,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处。三方同意:房屋要统规统建;设立村委会专用账户管理四方资金,村民代表监管。
在双方借款协议中,出借人为甲方,借款的村民为乙方,方碑村村委会为丙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处为见证方。为了让资金专款专用,协议特别规定:乙方、丙方无权把资金挪用。出借人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借款由绵阳市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划拨给村委会。还款期限为5年,每年年底最低还款额为20%。如果还不上,有两大措施作后盾:五户联保、产权抵押。有一户还不上款,其他四户相帮。如果还是还不上,村委会可以把村民的耕地林地租出去。
最终,218户居民加入了“一帮一”计划的一期工程。
募款困境
教授的345万借款从何而来?
何志毅打算先借一场媒体攻势,向城里人发出求救信号。
2008年7月23日,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宴会厅,台下坐着60多位京城记者和企业家,台上坐着前来现身说法的方碑村高二学生马丽娟、五年级学生马莎莎、王昌全和钟思友。
在一张“我想有个家”的巨幅海报前,马丽娟第一个发言:“……那天回到村里,到处是哭声,美丽的家乡完全变了,支离破碎……”马丽娟的话今天看上去并不新鲜,但在当时却令不少企业家泪流满面。
与会的企业家中多数都是何在北大EMBA班的学生。前一天,何志毅给他们挨个打电话:“你无论如何要来捧场,来帮老师一把。村民以后要是不还你钱,我还你。”
发布会后报道寥寥,除了学生们的100多万,没有任何新增捐款。何开始把求助对象转移到朋友身上。
王立彦,何志毅的北大同事,借给方碑村1万。何请他帮忙时,他没有丝毫挣扎。“我是财务专业,知道这不纯粹是个慈善项目。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王说,根本没想到要还,收回的钱再投到村里,钱会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但捐只是一次性投入。
老寇的河南老乡商相芹却犹豫了半天。“我想给灾区捐一两万。”
“不用捐,可以借。人家方碑村村民不穷。”寇对商说。
当年,商相芹也是靠别人借来的400元起家的。“我天天琢磨着怎么还人家钱,没别的办法,就得好好干,”商相芹说,“这样让村民既有了尊重,又有压力。我想借4万,村民们真要还,我也不会要。”同时,一些原本谈妥的企业借款却不了了之了,有一次,老寇特地从北京跑到某著名钢铁企业筹款,老板说:“电视里天天在播,这边搬家了,那边搬家了,年底99%的灾民可以搬进新房。我到底应该听你老寇的,还是听电视新闻。”老寇哑口无言。
翻看一下村委会的账户,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同盟这一方的资金还是149万。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何志毅非常焦虑。私底下,他给老寇、闫智勇下了“死任务”:“这个村我们必须做成,不能失败。”
中间人角色升温
需要操心的不仅只有城里人的钱,还有政府和银行的钱。
按照规定,政府灾后补助要分三次付清,何志毅找到黄土镇党委副书记钟思友谈了四次,希望能一次付清,却始终未果。后来,何志毅决定邀请他到北京参加新闻发布会现身说法,看到发布会组织得很成功,而且还筹到100多万,钟思友才卸下心防。“国家补助一到,我们马上下拨到方碑村。”钟向何承诺,他们一定会特事特办。
何志毅第二次到镇上谈贷款,黄土镇党委书记、镇长、镇信用社主任都在场。“信用社最低能贷多少钱。”何志毅问镇信用社主任。“最低1万,最高3万。”这位主任的回答相当干脆,“日后我们将派专人到村里集中为村民贷款。”
如果不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何志毅的计划很难顺利进行。在方碑村重建中,何志毅给老寇曾定下一个宗旨:“我们在当地只是一个中间人。村委会是重建主体,不要过多干涉。顶多做协调。”
2008年8月8日。上午11点,方碑村的废墟上聚集了3000多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何志毅和几位当地领导铲起一锹泥沙泼向一块石碑,方碑村动工了。
晚上,方碑村灯火通明,几十架搅拌机开足马力,男人挑着水泥,女人搬着石头。村民们要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地基打好。但这样感人的场面只维持了短短几天,新的危机不期而至。
砖块从招标价的四毛涨到四毛六。7月底,承包商唐斌以每平方米716元的低价从六个竞争者中胜出。“本身利润就很微薄,砖一旦涨价肯定要赔,大不了60万抵押金我不要了。”唐斌跟李付军抱怨。老寇去找唐斌商量。“我们来帮方碑村图什么啊。你能不能为了这个模式在灾区推广,让一步,就算帮我一个忙。”唐斌有点动摇了:“老寇都能从北京那么老远关心我们灾区,我作为灾区的一分子还有什么好说的。”8月21日,村民跟唐斌签了补充协议:双方答应各贴3分。
老寇第二天要回北京。当晚,最初对这计划将信将疑的村民杨大昌杀了两只鸭子给他饯行。再次见到老寇已是第二年1月22日。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七,寒风刺骨,气温降到零下五摄氏度,但方碑村却被一股巨大的暖意包围。“这是你的。这是你的……”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何志毅和老寇将一百多把新房钥匙挨个发到村民手中。
临走,村民们拎着腊肉、腊肠、活鸡、活鸭,给何志毅和老寇送行。
“飞机上不好带!”
“必须拿走,这是我们的心意。”
何和老寇拗不过,挑了其中的一些,在村民们簇拥下上了车。这离他们第一次到方碑村过去8个月又2天。
知恩不报非君子
2009年3月末,方碑村的油菜花已在慢慢凋零,结出长长的菜籽头。
菜籽是方碑村主要经济作物,老寇打算请一些城里老板,在方碑村投资菜油加工厂,“牌子都我想好了,就叫方碑牌,”老寇说,“建房不是目的,帮方碑村致富才是根本。”
“方碑村股份合作社”,白底黑字的牌匾竖在村委会一角,另一角,李付军正在倒水,老寇给五队队长李华成递了根娇子牌香烟,那是当地最好的牌子。“到目前,缺口还有120万,我们保证5月20日前,第一批345万元全部到位。同时启动第二轮202户自建房贷款,起码借1万。”老寇的信心来源于之后的几场筹款会。4月中旬,何志毅和他的朋友吴晓波在上海分别组织了两场筹款会,但仅有20万入账。4月23日,绵阳当地企业家在何的号召下也只借了10万。虽然还剩90万的缺口,何志毅还是很有信心——5月11日在上海还有一场更大规模的筹款会,受邀者均是沪上知名的CEO。出村委会,老寇想四处走走。“怎么到现在才来,来家里耍一下嘛!”无论走到谁家门前,谁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对老寇说。
地震后,来过方碑村的志愿者组织数以百计,杨大昌说,有中国的、韩国的、美国的、日本的,但真正能留下来踏实做事的只有何志毅和老寇他们。“知恩不报非君子,即便借别人的钱也要把这个钱还上。”杨大昌说。
一份最近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个人流动性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群将达32万人。
“如何把这部分爱心激发出来,找到让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对接的方法,而且有专门的慈善组织来运转,这正是我们需要从方碑村实验中继续摸索的。”何志毅说。
在四川,方碑村模式已经受到官方认可。今年2月底,绵阳市政府特地把2009年绵阳重建现场工作会搬到了方碑村召开。
在何志毅眼中,现在还不能算成功。“要看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底,村民们能不能把40%的钱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