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锡进:媒体误导中国民众的时代早已过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4:56   新浪嘉宾访谈

  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首先要冷静 之后再真实表达自己

  主持人王莹:您在媒体行业很多年了,我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国外媒体对中国的一些事情的报道,它的真实性有多少呢?

  胡锡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首先会出于他们国内的兴趣,而不是按照我们的兴趣,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报道什么就报什么,他们一定围绕他们国家的兴趣。

  主持人王莹:围绕他们国家的利益在里面。

  胡锡进:也会围绕外国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这些都会对他们的报道产生影响。但是很多记者也是很敬业的,但是他会受一些大环境的影响。首先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有的时候对我们是一种提醒,这当中确实有对中国大的偏见会对他们的报道产生影响。

  主持人王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胡锡进:首先中国要有承受力,在我们看来不太客观的报道或者我们不太愿意听的话总是会出现的,我觉得中国人要有承受力,不要一听到这些话马上受不了、被激怒,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不应当随意被激怒。听到不同的声音,对我们非常尖锐的批评,甚至毫无根据的批评,我们应该冷静地来面对他们。

  主持人王莹:我觉得您这点很大气,先承受下来。

  胡锡进:对,我们确实得先承受下来,因为客观环境就是这样。在承受了以后,我们该说的要说,要真实地表达自己,不同意你的看法就是不同意,我告诉你。但是我们说不同意的话要注意方式,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跟他说。英文版就是这样,有外国人经常问我英文版跟中文版有什么不同,我说中文版跟中国人之间说话,中国人之间说话有的时候更直率一点;跟外国人说的时候,要考虑说话的方式,比如说希拉里到中国来访问,她在美国国会谈到中国问题、面对国会委员说话时是一个语气;到中国来在北大演讲的时候,一定是另外一个语气。

  主持人王莹:说到这里,理解创办英文版的初衷,英语去表达可能更便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胡锡进: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能够把我们的意见表达出来,我们尽量让对方能够听得进去。《环球时报》这几年就是在这样做。

  主持人王莹:这是需要技巧吧,胡总。

  胡锡进:这个也需要学习,就是怎么样跟外国人打交道,怎样通过媒体隔空做到就像跟外国人说话,确实需要学习。过去我们也不懂,有的人说话可能重了,有的人说话可能轻了,有的时候我们想表达真实的思想,可能没表达准,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我们想真实地表达自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有助于中国跟世界的沟通。这是我们真诚的愿望。

  主持人王莹:说心里话,拿到《环球时报》这份报纸的时候,觉得跟一般的时政类报纸不一样,角度比较新颖,在您看来《环球时报》的特点是什么?

  胡锡进:我觉得《环球时报》最主要的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这点其实挺不容易的,尤其在写评论的时候,同事们跟我一起商量怎么写、构思的时候,或者某些话写出来的时候我就经常问,我们说的这句话是实话吗?是我们的心里话吗?如果不是就把这句话拿掉;如果这句话跟事实不是100%的吻合,就把这句话拿掉。这是《环球时报》最真实的东西。为什么大家看《环球时报》?不仅中国人在看,而且很多外国人在看,因为这当中有中国人真实的、特别是中国民间真实的看法、真实的情绪。当然也有些人在反对我们的报道,批评我们的报道,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非常多元的,中国的意见、看法很多事情都是多元的,因为中国太多元了,对中国的任何一种判断都能够在中国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里找到一定的根据。

  主持人王莹:您在说世界多元的同时,有一位网友叫夜游神,他说世界是多元的,很多时候因为文化的不同,个人观点不同,地区整体性利益的对立,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报道事实为基础,不要发表新闻工作者的个人意见,应该让读者发表自己的评论。我觉得这是很多网上的朋友、也是环球时报的读者关心的问题,不知道《环球时报》有没有读者信箱或者专门倾听读者声音的地方?

  胡锡进:有,《环球时报》创办的环球网,现在网友也很多了,我们通过环球网跟读者有大量的交流,新浪网友们也关心环球网,欢迎网友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甚至批评的意见都没有问题。凡是批评我们的话都留在环球网,不删除。

  主持人王莹:还是环球时报的风格,要真实。

  胡锡进:我觉得我们要有承受力,承受批评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比如我本人,几年以前看到有些人批评《环球时报》很重,我觉得很委屈,心里不舒服,但是现在我能够平静面对各种各样的批评,所以我对环球网说批评我们的话一句不能删。

  主持人王莹:当新闻事实发生的时候,作为一个网站应该如何真实表达它的观点呢?

  胡锡进: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这一点《环球时报》要求非常严,绝对不许对事实本身有一点点偏差,在报道的时候,尽量不用形容词,尽量少用定语、状语,而直接用事实本身说话,绝对不许任何偏差。有时候编辑写稿时不自然的就会出现一些形容词,比如说前几年在俄罗斯举办过中国年,一位记者不自觉地就写出来“祝贺信像雪片般飞向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这句话就受到批评,不客观,怎么像雪片般飞向俄罗斯使馆?在编辑部受到严厉批评,改成有几封就是几封,没有就是没有。

  主持人王莹:我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

  胡锡进:转引外电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比如已经有某一个中文媒体转引了外电,我们再转引外电的时候,绝对不能直接用已经转载的中文,必须找到外电的原文。所以我们办报纸非常认真,非常严格。

  误导中国民众时代早就过去

  主持人王莹:去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圣火传递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网友在网上发表了他们的声音,您怎么看待网友这份力量?

  胡锡进:我觉得网友代表了中国相当大的一个群体、代表了大家真实的情绪,我觉得这种情绪是值得世界关注的,现在确实也引起了外界关注。比如去年3.14之后,圣火传递在巴黎遭到阻挠,当时《环球时报》在做这个报道的时候,确实秉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做,我们报道得很真实,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大标题就是“法国没保护好圣火”,当时我们复印报纸的时候,我们记者告诉我们圣火到达终点,报纸已经在复印,我们记录整个圣火传递真实的过程,报道就说到这点。我们在真实的报道,表达了我们真实的情绪,并不代表我们其他的想法,就是把客观事实报道出来,这样的原则必须坚持,尤其在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事实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要对它进行隐瞒和巧饰,我们要相信中国的民众,相信中国的年轻人,相信我们的网友们,大家不是那么容易被误导的。有的人跟我说《环球时报》是不是在误导别人?我说真是开玩笑,你说我报道的不对可以,要说我误导了中国民众、误导了中国年轻人,这是天大的笑话,我觉得你太不相信中国年轻人,太不相信中国民众了,你太小看他们了,他们能被误导了?能误导中国民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环球时报》报道的都是虚假的东西,我想我们读者一定会抛弃我们。

  主持人王莹:我们怎么做到最新、最快、独家报道?

  胡锡进:做独家不容易,我们努力做到。尤其是国际新闻大量的信息源依靠的是西方媒体,因为西方媒体力量大,我在国外当过记者,当年在波黑的时候,很长时间整个波黑就我一个中国人,而一个CNN在一个报道点就有几十人。

  主持人王莹:那是哪年的状况?

  胡锡进:是1996年,CNN30个人,NBC60个人,但是当时我们的报道就那种情况。所以我们在很多地方不得不依靠西方人的原始新闻素材,但脑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事情,除了要尊重事实,有我们的判断,有我们的评论,所以在做新闻的时候,一定把中国人的观点、中国人的看法带到新闻当中去,但是这个看法应当是中国人的。其实所有的媒体都不是仅仅报道事实本身,你可以去看。

  主持人王莹:肯定有个人的价值、社会的价值。

  胡锡进:你的价值观渗透到你的报道当中去。因为我跟西方媒体打的交道太多了,我每天都在看世界各国的媒体怎么报道一件事情,不同的国家对一件事情的报道,总之会有差异的。

  主持人王莹:《环球时报》能抢到很多独家,会不会和胡总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有关呢?

  胡锡进:可能有点关,我想是同事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我做新闻时间长,见的媒体比较多,跟世界比较强大的媒体都打过很多交道,所以在我心中有一个很高的标准,我认为媒体必须朝着高标准去做。就像我们看惯了美国大片,再拍一些故事情节很简单、镜头也不怎么漂亮的电影,在中国就没有人看了。

  主持人王莹:《环球时报》是不是正这样一步一步朝着您心目中的高标准在迈进呢?

  胡锡进:我想是,不仅是我们《环球时报》,我想中国很多媒体都是这样,今天随便找一份中国媒体,北京各个都市媒体,跟20年前、15年前北京的媒体比一比,差别就大了。

  主持人王莹:不知道15年之后,我们报道团队是什么样的?

  胡锡进:我们当然希望越来越好,而且我相信《环球时报》,还有其他中国的报纸,会有世界的影响力。因为世界愿意听到中国的声音,现在他们对于中国的声音有一种需求,他们需要了解中国、需要读懂中国,就要有来自中国的信息。在这个时候,我们认真地办报纸、办媒体,发出中国人真实的看法、真实的声音、真实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人去读,会有人去看。

  主持人王莹:特别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它的问世是意义深远,是一个窗口、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代表中国的形象,是不是觉得会有一些压力呢?

  胡锡进:我想我们首先是比较客观地来办这个媒体吧,因为英文版一定要让这个报纸成功,最终能够获得商业的成功。我认为媒体如果办好了,读者多了,它就能够客观地向世界更多地介绍中国。但是我们不能每天办报纸,一天到晚心中想着怎么向人介绍中国,这样不行的,必须老老实实地办报纸,我们就是把这个报纸办好了,就像《环球时报》似的,我们也是在认真地办报纸,我们每天非常努力,《环球时报》的同事们让我很感动,我想在新浪也是一样,很多媒体一样,大家非常努力在办,它的社会效应自然就会产生了。

  主持人王莹:您的同事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胡锡进:都是一些受了良好教育的一些年轻人。有的不是特别年轻的,三十几岁,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男同事们都是好丈夫,女同事们很多都是好妻子,同时他们对工作非常敬业,非常努力,他们就想把事情做得很好,每天都希望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出现偏差,不要出现疏漏,他们有着很强的责任感。新闻发生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的报道在第二天是最好的。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环球时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