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莹:是非常上进的一些同事们。我们有很多读者觉得《环球时报》有些愤青,不知道您怎么看?
胡锡进: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误解吧,或者中国人表达自己也不是特别习惯。过去外国媒体经常有批评中国的,批评别人的,比如美国媒体很尖锐地批评别的国家,批评得非常不客气,但是大家适应了,他们习惯这样做。而中国媒体过去不这么做,我们对外界有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中国人好像不太习惯或者说我们还不是100%的自信。虽然有时候当一个媒体站出来说一些我们的真话、实话,对一些外界表达不满的时候,外界不习惯、外国人不习惯,他们觉得我们有民族主义倾向,而中国人自己也不是很习惯。
认为环球时报存在民族主义倾向其实是国人的集体反思
主持人王莹:您怎么理解民族主义这个词?
胡锡进:民族主义这个词,因为它的含义很宽泛,它里面也有一些爱国主义的成分,但这个词很明显有些贬义,而且它的内涵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媒体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都比较随便,而且有时候在带有一些情绪。所有的国家在说其他国家的时候,都容易说那个国家是民族主义,比如中国人经常说日本有点民族主义,我们媒体批评韩国人有点民族主义;反过来韩国人、日本人就批评中国的民族主义。世界很多国家批评美国是民族主义,因为美国在很多事情上也显得蛮自私的,以自己的标准、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因为它有很大的资源、很强的手段,把它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把它的话题变成世界的话题,所以大家对它有点习惯了,但是有很多人指出美国在维护本国的利益,比如在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比如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美国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说它有些民族主义。但是我认为彼此之间都有点批评民族主义。
中国人当中有一些人批评《环球时报》是民族主义,这也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中国人有更多的自我反思。中国人可能更希望与世界友好相处,确实中国的和谐观念非常深入人心。《环球时报》比较直率表达了我们的不满,有些人认为我们批评是不是不公?认为我们是不是说过了?是否会煽动民众情绪?是否会影响中国跟世界友好相处的气氛?所以他会认为这是不是就是民族主义?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集体的反思,在中国人当中永远有这样的反思,这也是好事。
主持人王莹:是不是我们办报纸不可避免的有民族主义的倾向性,因为我们还是代表着一定的立场的?
胡锡进:刚才说了民族主义不是公认的标准,全球没有公认的民族主义标准,比如你认为某一个国家有民族主义倾向,他自己不同意,舆论上还会有其他人不同意,没有公认的标准。我理解一些人有这种批评,但是我不愿意在我们的谈话中以及在很多人交流的时候,无限制地围绕民族主义这个事情讨论下去,因为这个事情说不清楚,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很真诚地在表达一些看法、一些意见,我们不认为我们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国媒体,我们的良心、我们的责任要求我们这样去报道,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的话,这当中就有相互不太理解,中间会有一些误判,那也没有关系,就像两个人之间,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有的时候会有一些隔阂,我们总得生活,总得在一起共事,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相互真实地了解对方很重要
主持人王莹:刚才谈到与世界关系和谐相处的问题,不知道我们报纸在报道国际问题时如何去体现这种和谐呢?
胡锡进:这是我们的愿望,中国人希望跟世界搞好关系,希望中国能被世界接纳,希望中国能够融入世界,这是中国人总体的想法。我经常跟外国人说,这真的是中国人很善良的愿望。这本身也是我们的愿望,是整个中国人集体的愿望,作为媒体,我们也会无形地把这样的愿望渗透到我们报道中。
当然与世界实现和谐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世界就是永远一团和气,永远地跟人家笑脸相迎,当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做解释;当出现了一些事情我们也不做表达,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和谐相处,相互真实地了解对方这很重要,这样可以减少误判。我们中国人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情上我们愿意,那件事情上我们不愿意;这件事情上我们高兴,那件事情我们不高兴,一定要让外国人知道,我高兴就是高兴,我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我们有这样的意愿就是有这样的意愿,我们没有这样的意愿就是没有这样的意愿,一定让外国人真实地知道,这样可以减少误判。同样把外国人的信息介绍中国,外国人哪点喜欢我们,哪点不喜欢我们,哪点对我们不高兴,哪点高兴,这样我们也要了解,我们也知道,这样可以减少对外国人的误判。双方的友好必须在真实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必须在减少误判的基础上来去发展。
主持人王莹:也是我们媒体的责任,准确地发表我们的声音。近几年我们看到《环球时报》发展得非常快,不知道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惊喜或者下一步有什么样的目标?
胡锡进:环球时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说实话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企业家,都不是资本运作的高手,我们这些人就是报人。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么多年,我一直做记者,做编辑,做总编辑,全面负责这些工作。我觉得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壮大我们的媒体,我总跟我们编辑们说“时代对我们有一种需求,需要我们壮大,需要我们在世界上能够更多地发出中国民间的声音,我们顺应这个时代,我们推动这个时代,时代一定会反过来推动我们。”
主持人王莹:相互地作用,相互地力量,互相支持。谢谢胡总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解读,也希望各位网友能够继续支持《环球时报》,希望《环球时报》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精彩报道。
胡锡进:我也希望各位网友能够支持我们,当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能够原谅我们,帮助我们一起进步。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莹:感谢胡总做客新浪视频,同时在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朋友们,再见!